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26篇
  7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唐蓉  张继花  韦梅芹  龚维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23-17825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试管苗生长情况,并对其生长进行调控。[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唐菖蒲试管苗和大田苗叶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试管苗与大田苗叶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试管苗叶片厚度、中脉厚度以及叶肉组织厚度与上下表皮厚度明显薄于大田生长的叶片,试管苗表皮细胞较小,排列也比较松散,但规则,其细胞间隙较大、叶片维管组织分化无大田生长叶片明显,叶片上气孔多,因此水分极易散失。[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调控试管苗的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2.
通过用不同保鲜液对唐菖蒲切花进行保鲜,研究保鲜液对切花的保鲜效果及观赏价值,并探讨CaCl2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促进作用,及CaCl2与不同药剂处理结合对唐菖蒲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100 mg/L苯甲酸钠+600 mg/L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4 g/L蔗糖,无论从保鲜效果、鲜重和切花观赏值来说,其效果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83.
沈莉 《农村新技术》2011,(11):41-41
一、花枝的收获与处理 1.适时收花。唐菖蒲花序下部第一至第五个花蕾现色时,是合适的收获时间。若花朵开放或花蕾过大,在花的处理与运输过程中易遭损坏。若采收太早即花序基部的花蕾尚未现色时,则小花有可能发育不完全。一天中以清晨切取花枝最好,烈日当空的中午不宜。  相似文献   
84.
一、花枝的收获与处理1.适时收花。唐菖蒲花序下部第一至第五个花蕾现色时,是合适的收获时间。若花朵开放或花蕾过大,在花的处理与运输过程中易遭损坏。若采收太早  相似文献   
85.
为进一步研究唐菖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杂种的早期鉴定,以21个唐菖蒲品种为试材,对这些品种的表型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SRAP技术对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1个品种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变异6.78%~147.29%。经过对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引物适用于唐菖蒲PCR反应;通过对21个品种SRAP标记的试验与分析,共在468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411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25.7个;基于SRAP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21个品种间Jaccardp’s相似系数0.46~0.75。将2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唐菖蒲品种的分类与表型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品种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86.
何粉香 《花卉》2013,(11):8-9
剑兰,又名唐菖蒲,属尾科球根植物,植株高80-170厘米,绿叶互生,排成两列,球茎扁圆或卵圆形,具环状节。叶6-9片,剑形。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高压静电场促进唐菖蒲种球萌发及提前开花、延长花期的效应。结果表明,100×30kv.min/m的处理可显著地提高唐菖蒲种球的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平均每穗小花数增加5朵,花茎增长7.4厘米,花期延长4天。  相似文献   
88.
唐菖蒲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菖蒲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唐菖蒲的重要害虫。据Mound,LA1982年记载,在观音兰、金丝桃、甘蓝、蔷薇、百合、万寿菊、大蒜等植物上也有发生。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我国尚未记录。2003年9月29日。我们首次在唐菖蒲和美人蕉上采到。唐菖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又是重要的切花材料,近年来在包头地区严重遭受该虫为害。受害后叶、花出现斑点而褪色,严重时花序不能开放,有的呈火烧状,严重地影响了唐菖蒲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当前已成为唐菖蒲生产管理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89.
水杨苷异羟肟酸和茉莉酸甲酯对唐菖蒲试管结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和茉莉酸甲酯(MJ)对唐菖蒲试管结球的影响,以'Rose Supreme'的籽球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处理球茎内可溶性蛋白、内源MJ、碳水化合物(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脂氧合酶(LOX-1)、抗氧化酶(SOD、CAT、POD和APX)活性和LOX同工酶变化与试管结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HAM处理使结球时间明显推迟,结球率、球茎鲜样质量和直径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LOX-1活性和MJ含量显著降低,LOX同工酶谱带变弱,并有2条同工酶带逐渐消失;抗氧化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而MJ处理后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上调,0.5mmol·L-1为测试浓度范围内促进唐菖蒲试管结球的最佳浓度。以上试验结果说明SHAM对唐菖蒲试管结球起抑制作用,而MJ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外施MJ提高了LOX活性及内源MJ含量,调动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对球茎的发生和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脂氧合酶(LOX-1)对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的影响,以'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两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的生长发育与LOX-1活性,内源茉梨酸甲酯(MJ)、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菖蒲叶片中测不到LOX-1活性,匍匐茎中LOX-1活性和内源MJ含量最高,籽球数量较多的品种'Rose Supreme'LOX-1活性和MJ含量显著高于'Advanced Red',说明LOX-1在唐菖蒲籽球形成和膨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茉莉酸类化合物(JAs)的生物合成对籽球的发生和生长进行调控。在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过程中,新球和籽球中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都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与LOX-1活性呈正相关,说明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对唐菖蒲新球和籽球的形成和膨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