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华南胡椒属植物叶片宏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华南地区胡椒属植物17种和1个变种的叶脉和叶表皮结构,根据叶片宏观结构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同时对脉序级的划分、叶片宏观结构对种的鉴定作用及某些种的归并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2.
柑橘叶脉开裂症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柑橘叶脉开裂症属于多病因的病症,缺Mg或缺B均可导致发病。对‘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Newhall’]的缺Mg叶脉开裂症病株,在生长季4月采用1.0%硝酸镁叶面喷施矫治2 ~ 3次,可有效降低病叶发生。通过福建柑橘产区普查,由缺Mg引起叶脉开裂症占86.2%,其次为B与Mg共同缺乏,缺B仅占2.3%。不同品种缺Mg叶脉开裂的感病顺序为:纽荷尔脐橙>琯溪蜜柚,其它发病品种还有金柑、早熟温州蜜柑、瓯柑。采用易感品种纽荷尔脐橙与抗性品种椪柑互为中间砧高接比对发现,纽荷尔脐橙对Mg和B的吸收能力低于椪柑,对K的吸收高于椪柑,这可能是纽荷尔脐橙易患叶脉开裂症的原因。缺Mg和缺B病症的最显著的区别为,缺Mg叶脉开裂多位于叶片顶部“∧”形黄化部位;缺B叶脉开裂症病叶呈绿色不黄化;Mg、B缺乏症的病叶主脉和侧脉明显开裂与全叶黄化,或叶脉开裂达基部“∧”形绿色区域。  相似文献   
7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打顶和涂抹生长素IAA对烟叶钾素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随施肥水平升高,团棵期烟叶叶片钾素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旺长期呈上升趋势,圆顶期施肥水平较高的处理烟叶叶片钾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而烟叶主脉钾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大致呈上升趋势;留顶和移栽后追施硫酸钾结合打顶时涂1次生长素可以明显提高烟叶钾素含量,尤其后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4.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辣椒叶脉斑驳病毒(ChiVMV)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国内外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5.
缺锌症①症状:从中部叶开始退色,与健康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渐退色.叶缘从黄化到变成褐色;因叶缘枯死,叶片向外侧稍微卷曲;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②发生原闪:光照过强易发生缺锌:若吸收磷过多.  相似文献   
76.
园林地被新秀--爬行卫矛 爬行卫矛是常绿藤本植物,茎匍匐或攀援,长可达10米.叶革质,较小而厚.背面叶脉不如原种明显.聚伞花序;花绿白色.蒴果近球形,黄红色,种子有桔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熟期10月.  相似文献   
77.
大猿叶虫     
蒋玉文 《新农业》2001,(5):38-38
大猿叶虫俗名乌壳虫,幼虫又叫肉虫,主要为害白菜、油菜、萝卜、雪里蕻、芥菜等。此虫近年在我省一些地区发生较多,尤其春白菜、油菜受害严重。幼虫、成虫均可为害,初孵幼虫仅啃食叶肉,形成许多小凹坑,或透明斑,大幼虫和成虫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只剩叶脉。  相似文献   
78.
花生辐射突变体质量性状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Gamma射线辐照花生产生的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叶片白叶脉、叶片较小突变体后代分离出3种表现型:①所有性状与辐照前原品种相同;②所有性状与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相同;③叶片白叶脉、叶极小、植株极矮、不结果。相应3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1:2:1。认为白叶脉、叶片大小和植株高度是由同一基因位点控制的。高株对极矮株为显性,分离比例为3:1;白叶脉对黄叶脉是显性,分离比例为3:1;叶片大小是不完全显性效应,分离比例为1:2:1。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白叶脉无关,但与株高有关。  相似文献   
79.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不适或种子自身原因会造成各种缺素症,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经过多年的实生产实践,总结生产中常见的大豆缺素症状及具体防治方法如下。一、症状1.缺氮大豆缺氮首先表现在真叶上,首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叶脉特征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研究不同氮、水有效性下小麦叶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及其与叶生理功能的关系,对于揭示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价值。   【方法】   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盆栽试验,设置2个品种:水地品种郑麦101和旱地品种长旱58;2个氮肥处理水平:不施氮和底施N 0.15 g/kg干土;3个水分处理水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分别降至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30%~35%,并维持3周。主要测定了小麦旗叶叶脉特征[主脉密度 (VLAmajor)、细脉密度 (VLAminor)、叶脉密度 (VLA) 和细脉所占比例 (Prominor)]和叶水力生理功能参数[叶水力导度 (Kleaf)、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 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IWUE)]。   【结果】   长旱58旗叶的VLAmajor、VLAminor、VLA和Prominor高于郑麦101。随着氮肥或水分供应增加,两个品种的VLAmajor均出现降低趋势,郑麦101的VLAminor和VLA变化不大,而长旱58的VLAminor和VLA均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VLAminor和VLA对氮肥和水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4个叶脉特征与5个叶生理功能的相关关系中,郑麦101 有5组达到显著 (P < 0.05) 或接近显著 (0.05 < P < 0.1),即VLAmajor与Kleaf、gs呈负相关,Prominor与Kleaf、gs及E呈正相关;长旱58有14组达到显著或接近显著,即VLAmajor、VLAminor和VLA均与Kleaf、Pn和gs呈负相关,VLAmajor与IWUE呈负相关,VLAminor和VLA与E呈负相关,Prominor与Pn、E呈负相关。   【结论】   旱地品种长旱58叶脉特征对水氮供应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且叶脉特征和叶生理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水地品种郑麦101叶水力生理功能随细脉所占比例增加而增加,而旱地品种长旱58叶水力生理功能受叶脉密度和细脉所占比例的直接制约,这表明不同级别叶脉长度所占比例的优化是水地品种叶水力功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木质部导管直径和木质部以外水力导度对旱地品种叶水力生理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