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4篇
  200篇
综合类   493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生鸟类大都有嗉囊,那么鸟类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嗉囊的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张福成,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教授以及美国学者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结果称,在辽宁省出土的朝阳会鸟化石和高冠红山鸟化石中寻找到迄今最早的鸟类嗉  相似文献   
72.
"人能百岁自古稀,树得千年未为老"。有一种奇木,恐龙时期便有其踪影,是第四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其名为银杏。而湖北随州,竟有一条"千年银杏谷",据称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4个古银杏群落中最大的一个。在一条狭长的山谷内,有野生银杏树51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7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308  相似文献   
73.
早在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社会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出现,先民们发明了用火将粘土烧制成陶器,树立起了人类社会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一部陶瓷史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缩影,它折射出人类各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4.
75.
罗宗贤 《云南林业》2007,28(1):24-24
在彝族聚居的南华县五街乡西北角,有一个叫咪黑们的神秘彝寨,这里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生产习惯,被学者们称为研究社会形态的“活化石”。咪黑们彝寨有着毕摩、祭师、炎葬墓群、彝族祚神像、垛森房、姑娘房、织麻布、跳歌、唱调子等一系列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 ,在牧区和城镇对养犬缺乏管理和限制 ,使野犬数量增多 ,并到处游荡 ,犬与人畜关系十分密切 ,过多的犬不仅危害畜牧业生产 ,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卫生 ,传播某些人畜共患疾病。因此 ,为了初步掌握结古地区野犬感染寄生虫的情况 ,笔者于 2 0 0 1年 4月对该地区的野犬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次所调查的犬均为游荡的野犬。1.2 方法 :采用枪猎野犬。按蠕虫学常规剖检法 ,进行检查和鉴定 ,并分类计数登记〔1〕。2 结果2 .1 本次共检查 16条野犬 ,共检出绦虫蚴 3种 ,绦虫2种 ,线虫 2种 ,昆虫 2种 ,虫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7.
手掌樟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深潭口,四株百年古樟树分布在河岸两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其中一株老樟树似一只巨大的手掌招呼着八方来客。此树高约50米,树龄百年以上,树形奇特美观。  相似文献   
78.
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运用印模法(延9段+延10段+富县组的地层总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午岭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地貌形态丰富多样,主要为高地、斜坡、冲沟、梁地和河谷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油藏、延9油藏和延8油藏的有利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斜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以及坡咀、沟间梁和残丘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  相似文献   
79.
绿肥还田对双季稻根际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DGGE技术及克隆文库构建方法研究,尿素、紫云英鲜草翻压还田、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和不施氮肥4种处理对双季稻不同生育时期(早稻季: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晚稻季:分蘖期,扬花期,成熟期)稻田根际土壤中产甲烷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取样时期和各处理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稳定且相似,早稻季和晚稻季的优势群落均为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Rice Cluster I(RC-I)、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但早稻季产甲烷古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R)整体低于晚稻季。紫云英和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处理较尿素处理更为明显地提高了双季稻(一年)稻田根际土壤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但均暂未对产甲烷群落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0.
以江苏滨海县一植稻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微宇宙培养条件下设置了不同水分处理(最大持水量的30%、60%、90%和淹水2 cm深),研究了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但所有处理土壤Eh变化范围为330~500 m V,土壤整体处于氧化态。在每7天向土壤加入10 mg kg-1NH+4-N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各个水分处理均观察到明显的NH+4-N降低和NO-3-N累积的现象,60%WHC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累积最显著和迅速,90%WHC处理次之,随培养时间延长,30%WHC和淹水处理也观察到明显的硝化作用。淹水处理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数量显著高于非淹水处理,且淹水处理中AOB在DGGE图谱上的条带更加清晰明亮,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的群落组成和数量在不同水分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表明该土壤中AOB对水分条件变化响应灵敏,是该土壤的硝化作用、尤其是淹水条件下硝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