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据美国酥油及食用油脂协会(ISEO)消息,反式脂肪酸问题导致美国的食品业开始加大对棕油的利用。  相似文献   
72.
玉米营养很突出玉米,特别是深黄色的嫩玉米,含有较多黄金玉米粒巧吃营养足的营养保健物质。每百克玉米中含叶酸12微克,是大米的3倍;钾为238毫克 ̄300毫克,是大米的2倍~3倍;镁为96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分别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33±0.52)℃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选取60日龄、初始体重(1209±72)g、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黄羽肉鸡14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 g/kg的常规或高玉米黄质叶黄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成活率显著提高;饲喂24 d后,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翅下皮肤的亮度(L*)值与黄度(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饲喂28 d后,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跗跖b*值显著提高,高玉米黄质组喙的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常规组胸肌b*值显著提高;常规和高玉米黄质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常规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着色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高玉米黄质叶黄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4.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CAT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鲤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研究了2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各浓度组(6、60、600、6000μg·kg-1)短时间(24h)作用均使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长时间(168h)作用则极显著抑制其活性(P<0.01)。功夫菊酯低浓度(6μg·kg-1)短时间(24h)作用使酶活性不显著升高(P>0.05),低浓度长时间(96、168h)及高浓度(600、6000μg·kg-1)在各时间点作用均使酶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随2种农药注射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浓度组在48h均已极显著抑制酶活性(P<0.01)。  相似文献   
75.
将来源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第25代和第118代病毒的LTR,白细胞弱毒(EIAV-DLA)的LTR,以及TAR起始碱基和/或poly(A)附加位点发生突变的驴胎皮肤细胞弱毒(EIAV—FDD)的LTR分别克隆到pCAT3-Basic质粒中,获得了6个重组质粒pCAT-25、pCAT-118、pCAT—FD、pCAT—G219A、pCAT—A294C和pCAT—G219A—A294C。同时用pcDNA3.1(+)构建了EIAV反式激活蛋白(Ta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TM7-D。将pcTM7-D分别与含有不同LTR的重组质粒共转染驴胎皮肤细胞,考察Tat对LTR启动子活性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皮肤细胞中Tat蛋白可以特异性增强来源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LTR的启动子活性,而对白细胞源的LTR无明显增强作用;TAR起始位点和poly(A)的单碱基突变和联合突变对Tat的反式激活作用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6.
在蜂群中 ,工蜂依照日龄来分工。成年蜂的开始 1~ 3周 ,工蜂在巢内主要担任护理和清巢的任务 ,而工蜂在生命的最后的 1~ 3周内转为采集和守门工作。蜜蜂也能通过加速 ,推迟甚至改变它们的行为发育来对群体状况的改变而做出反应 ,这是许多社会性昆虫一个群体高度协调的例子。在蜂群中 ,工蜂血淋巴中保幼激素变化规律是 :血淋巴中保幼激素的浓度随年龄显著增加 ;内勤蜂很低 ,从事采集和守门的工蜂更高 ,另外早熟采集蜂JH浓度高 ,超年龄的哺育蜂浓度很低 ,并且从采集蜂转为哺育 ,保幼激素降低。利用保幼激素 ,保幼激素类似物可诱导蜜蜂过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对万寿菊中玉米黄质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方法]通过研究LSA-5B,LX-16,AB-8,LX-20,LSA-21,ADS-17和D-101树脂对玉米黄质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最佳树脂为AB-8,并研究了其对玉米黄质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结果]AB-8树脂分离纯化玉米黄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pH值=5,室温,流速1.5BV/h,溶液处理量为5BV;解吸附,洗脱剂为70%的乙醇溶液,流速1BV/h,溶液处理量4.5BV。在优选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条件下,玉米黄质的吸附率为84.1%,解吸率为92.4%。[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对万寿菊中玉米黄质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其分离玉米黄质技术上可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甲酯化-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阐述了氢化技术、油脂脱臭技术和酶法酯交换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措施,展望了开发氢化油脂替代物及基因改良技术等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首次以秀丽新杆线虫为模型,研究了反式脂肪酸(TFA)对于连续3代线虫寿命及生育能力的影响,从而考察反式脂肪酸可能的毒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寿命试验中,5%TFA能够显著缩短亲代、F1代、F2代线虫的寿命;0.05%、0.5%TFA能够不同程度地缩短F1代、F2代线虫的寿命,并且具有多代累积作用。在产卵试验中,0.05%TFA对亲代、F1代线虫的生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但是0.5%、5%TFA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亲代、F1代线虫的生殖能力。而在F2代中,0.05%、0.5%、5%TFA均能显著降低线虫的生殖能力,说明0.05%、0.5%、5%TFA对线虫生殖能力的负面影响同样具有多代累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同时测定万寿菊中玉米黄质和叶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 SIL-100A(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70:30(V:V),检测波长446 nm,柱温30℃.[结果]玉米黄质在5~5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7),加标回收率为97.5%(n=5),检出限为0.055μg/mL;叶黄素在10~100μg/mL呈线性关系(r=0.999),加标回收率为97.3%(n=5),检出限为0.085μg/mL.[结论]建立的正相HPLC方法快速、稳定,能够为检测万寿菊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