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蜜蜂性比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蜂群子脾间温度、湿度和CO2体积分数等巢内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不同状况不同蜂群中不同日龄工蜂保幼激素酯酶的活性及血淋巴中K+/Na+变化。结果表明,巢内CO2体积分数和湿度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群内15—20日龄工蜂保幼激素含量提高和血淋巴中K+/Na+降低,从而使蜂群表现出调控蜜蜂性比行为。  相似文献   

2.
杨发群 《养蜂科技》2003,(3):42-42,24
在不同的蜂群中 ,工蜂开始采蜜的日龄也不同。以往的研究显示工蜂的保幼激素控制采蜜这种行为 ,蜂群的内部情况也影响保幼激素的含量和初次采蜜的日龄 ,这就暗示了蜂群中工蜂日龄结构直接影响蜂群劳动分工。保幼激素影响成年工蜂的行为发展规律 ,并且血液中的保幼激素含量是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不同日龄 ,从事不同劳动的工蜂体内的保幼激素含量都不同。这些表明群体环境的变化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而引起蜂群劳动分工的变化。为了说明工蜂是怎样获取群体环境变化信息而相应地改变其行为。黄志勇和Robinson验证了两种假设 :一种是“工蜂—工…  相似文献   

3.
蜂王——工蜂的分化是由幼虫期头3天的食物质量决定的。幼虫用口器上的感觉器官来察觉食物的质量。幼虫食物的含糖量(蜂王幼虫高于工蜂幼虫)似乎是调节食物吸收速率的决定因素。食物吸收速率很可能调节着咽侧体的活动,因而也可能调节着保幼激素的产量。幼虫血淋巴中保幼激素的水平不仅调节着每次蜕皮时的年幼状态,而且也调节着导致两级发育的那些过程。在幼虫发育的第3天,若保幼激素的水平高,则分化成蜂王;保幼激素的水平低,则发育成工蜂。  相似文献   

4.
饶波 《养蜂科技》2003,(2):40-41
研究证明 :蜂群是否通过蜜蜂个体来防御外来蜜蜂 ,与其随成长和季节变化的保幼激素(以下简称JH)有关。冬天蜜蜂不能区分工作类型 ,而夏天却分工为哺育和防卫 ,这表明JH浓度与攻击行为有关 ,此现象可分为二点 :一是冬天蜜蜂与夏天哺育蜂的JH浓度较低 ,都没有夏天防卫蜂对外来蜂表现的攻击性要强 ;二是每个蜂群中攻击个体明显比不攻击个体的JH浓度要高 ,而蜂群间攻击性的变化还与除JH以外的其它因素有关。由于西方蜜蜂的地理位置、群体间差异和在同一蜂群中蜜蜂间的防御行为的不同 ,所以其实质上在攻击反应程度上有所不同。虽然能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前的研究表明 :像黄蜂和蜜蜂等原始社会性膜翅目昆虫 ,它的保幼激素能调控卵巢的发育。而在西方蜜蜂这一高社会性蜜蜂属中 ,它的保幼激素在控制分工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 ,但在繁殖上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样也有证据表明 ,黄蜂的保幼激素对其卵巢发育也起着调节作用 ;同日龄的无王群工蜂要比有王群的工蜂的卵巢发育更快和含有更高的保幼激素分泌率及血液淋巴保幼激素浓度。Bloch等人在1 996年证明了保幼激素分泌率是不同的。但在该领域内保幼激素浓度到目前只用半数伽利略方式测试过 ,所以还不清楚是否是保幼激素合成率的不同而决定了血淋巴…  相似文献   

6.
庄迪  杨爽  谭垦 《蜜蜂杂志》2011,31(6):5-6
在蜜蜂的社会里各自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但在蜂群失王形成无王群的情况下,一些工蜂迅速发育自身的卵巢,蜂群结构发生变化。对无王群巢内蜂和采集蜂的卵巢和王浆腺发育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王群中巢内蜂的卵巢发育等级高于采集蜂,且王浆腺的发育程度与卵巢的发育等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无王群卵巢发育的工蜂大都担任巢内产卵、哺育的工作,采集工作则主要由卵巢发育等级低的工蜂负责。  相似文献   

7.
把由大约1000只工蜂,一只蜂王组成的几个小群饲养子恒温器的蜂笼里(内有巢脾),经受4种不同小气候的试验。饲养于35℃,二氧化碳1.5%典型的幼虫区条件下的“夏季蜂”,其血淋巴中的保幼激素含量迅速增加。但是,饲养在27℃和二氧化碳1.5%象无子巢脾上一样的条件下的人工“冬季蜂”,则保幼激素含量较低。饲养于27℃或  相似文献   

8.
正处理好蜜蜂繁殖的"促"与"控",一定要正确掌握流蜜期和蜂龄的关系。蜜蜂按蜂龄分配工作,从卵到新蜂出房为21天,幼蜂出房后,1~3日龄不会参与蜂群工作;4~13日龄主要进行内部哺育、酿造和清巢工作;14日龄以后外出采蜜、采粉和采水。为此,准确确定繁殖时间、大流蜜期及蜜蜂从哺育到采集需要的天数,来掌握蜂群繁殖促与控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5):36-37
正蜂群在自然分蜂之前有一个准备时期,这个准备阶段叫做分蜂热。一、自然分蜂的掌握蜂群在自然分蜂前几天,开始在巢脾边沿造数个王台基迫使蜂王于不同时间在王台内产卵,王台内出现幼虫后,工蜂减少饲喂蜂王,使蜂王的产卵量迅速下降,经1周左右,蜂王完全停止产卵。腹部缩小,体重减轻,以便随飞出蜂群飞走。蜂王产卵量的突然变化,使蜂群哺育工作骤然减少,工蜂停止采集活动,无事可做的蜜蜂越来愈多,聚集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出现怠工  相似文献   

11.
蜜蜂在早春繁殖时,需要大量的水,而早春气温低,有冷风或结冰的时候,工蜂会冒着寒冷出巢采水,常常会被冻死。这时必须加强水的供应,一箱蜂每天需要供水150~200克。充足的喂水,不仅使工蜂不因缺水而缩短寿命,而且能增强蜂的新陈代谢,促进蜂王早产卵;同时可保证蜂群正常哺育。使幼蜂健康成长;充足的饮水可减少工蜂的体力消耗,并防止采到污水。给水时可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的适宜赖氨酸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的适宜赖氨酸水平,为探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发育阶段的赖氨酸营养需要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 2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5组工蜂幼虫分别饲喂赖氨酸实测水平为6.08(对照)、11.08、16.08、21.08和26.08 mg/g的饲粮,饲养至幼蜂羽化出房。分别于特定日龄测定工蜂幼虫化蛹率(6日龄)、虫体总蛋白含量(6日龄)、羽化率(21日龄)等生长指标以及血淋巴生化指标和免疫相关指标(6日龄)。结果表明:1)11.08 mg/g赖氨酸组的工蜂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11.08~26.08 mg/g赖氨酸组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总蛋白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饲粮赖氨酸水平为26.08 mg/g时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总蛋白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赖氨酸含量最高。3)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甘油三酯含量随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6.08 mg/g时处于最低值,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11.08~21.08 mg/g赖氨酸组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着饲粮赖氨酸水平由21.08 mg/g升高到26.08 mg/g,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急剧下降,26.08 mg/g赖氨酸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1.08 mg/g时,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溶菌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赖氨酸水平时(P0.05)。与对照组相比,11.08~16.08 mg/g赖氨酸组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防卫素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赖氨酸能够促进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生长,促进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沉积,提高羽化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质代谢和幼虫免疫能力产生调节作用;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推荐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饲粮的适宜赖氨酸水平为11.08~16.08 mg/g。  相似文献   

13.
(一)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 幼峰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与哺育工作的蜜蜂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能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的数量及质量,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要及时抽出蜂群内多余的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5,(7):30-31
<正>一、工蜂产卵的发生机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蜂群内由三型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工蜂(卵巢未发育的雌性蜂);蜂王专司产卵,由工蜂哺育成不同型的个体蜂;雄蜂属于季节性蜂,专门负责和蜂王交尾;蜂王通过一次或多次与雄蜂交尾后,终生履行产卵的职责,并由它在巢内的存在所传递的生物、化学信息,维系和抑制工蜂出现产卵(未受精卵)。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蜂群失王后都很容易出现工蜂产卵。意蜂由于人工训化的时间长,对人工饲养依  相似文献   

16.
孢子虫病是蜜蜂成年蜂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微小的单细胞动物即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通常只需20~90个孢子就可感染1只蜜蜂,如果天气长期不佳,蜜蜂无法出巢排泄飞翔,每只蜂体内的孢子可增达20亿个,这是孢子虫病在寒冷地区比温暖地区危害更为严重的原因。由于工蜂的清巢行为,它要比雄蜂和蜂王更易受孢子虫的感染。蜂群患病后,会出现哺育蜂的舌腺萎缩,寿命缩短;患病蜂王的卵巢开始退化,巢内幼虫减少;冬天工蜂通常抛弃患病蜂王,这样早春就出现失王现象。随着病蜂的不断增加,工蜂和蜂王的寿命缩短,哺育蜂的饲喂能力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合成的影响,为高品质蜂王浆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选取群势相近的浙江浆蜂10群,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硬脂酸组,每个组5群。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硬脂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硬脂酸。整个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降低了工蜂的总采食量和粉料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24天蜂群群势(P<0.05),但对各时间点(第12天、第24天和第36天)蜂群封盖子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P<0.05),但对蜂王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增加了9和18日龄工蜂头部10-HDA含量(P <0.05)。3)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18日龄工蜂上颚腺中10-HDA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细胞色素P450 6AS8 (CYP6AS8)、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酰基辅酶A氧化酶3(ACO...  相似文献   

18.
正秋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培育高质量适龄越冬蜂,为来年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越冬期管理就是创造适宜条件延长越冬蜂寿命,最大限度降低越冬死亡率,确保蜂群安全越冬。本文针对辽宁东部山区中蜂秋冬季节管理要点总结如下:一、培育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工蜂羽化出房后,没有从事过采集、哺育和越冬饲料转化等工作,只进行过飞行排泄的工蜂。这样的蜜蜂在生理上年轻,寿命长,越冬死亡率低,哺育力强,在第二年春繁中能发挥更  相似文献   

19.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1):19-20
2.5蜂螨蜂螨有大蜂螨、小蜂螨2种,都是蜜蜂体外的寄生虫。中蜂少见蜂螨危害,而外来蜂种,如意大利蜂,蜂螨危害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养蜂场,对蜂群造成的损失很大。蜂螨在蜜蜂幼虫即将封盖的时候潜入巢房,封盖后1~2天便开始在巢房中产卵。螨卵孵化成若虫后,吸食蜜蜂幼虫、蛹的体液。蜂螨在蜜蜂的雄蜂房内产卵特别多,一个房孔可达10多粒。当蜜蜂的蛹羽化出房时,若螨已发育为成螨随幼蜂出房。成螨寄生在工蜂翅的基部和腹部环节间,初出房的幼蜂体上螨较多。蜂群受蜂螨危害时,幼虫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  相似文献   

20.
<正>(续2014年第1期上半月)三、培育"胖蜜蜂"的意义"胖蜜蜂"是对体格健壮、寿命较长的蜜蜂的一种褒称,是营养水平高的蜜蜂相比较于营养水平低的"瘦蜜蜂"的一种形容,一般是指那些咽下腺发育良好、卵黄原蛋白及脂肪贮存充足、保幼激素较低的工蜂,比如越冬蜂。"胖蜜蜂"体表浅色,绒毛较密,颜色鲜亮,体型稍胖,能隐隐约约从背板看到体内的脂肪体;行动稳健,爬行或刚起飞时的速度一般,负重及抗风雨能力较强。就像膘肥体壮的家畜一样,"胖蜜蜂"体内含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脂肪,可以更耐热、更抗寒抗逆,有充足的体能与耐力胜任蜂群中的各项工作,在蜂群的新陈代谢、行为转换方面起着不一般的重要作用,是蜂群安全越冬、春季快速复壮和强群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