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啶虫脒、噻虫嗪和螺虫乙酯防治茶黑刺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06-10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6%啶虫脒WG、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是药后7~15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联苯菊脂EC900mL/hm2。根据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和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36%啶虫脒WG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剂量为45ga.i./hm2,防治适期掌握在茶树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末期效果好。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均表现为药效较慢,持效性长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低剂量使用为宜,同时,考虑茶叶采摘时期和农药农残量。  相似文献   
82.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3.
芳香二脒类化合物合成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84.
3%啶虫脒乳油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小麦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啶虫脒乳油施药后1、3、7天,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在86.1%~98.1%,小麦未发现异常症状和不良反应,生长正常。建议防治小麦蚜虫使用3%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85.
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在较高浓度单甲脒的影响下,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群落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明显下降.水体所含总氮、总磷的量增加.群落代谢失去平衡,呼吸量大于生产量,群落由自养型向异养型退化.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的灰色预测表明.低浓度(1.5mg/L)的单甲脒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显,但较高浓度(≥3.0mg/L)的单甲脒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86.
啶虫脒在桃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在桃上的检出率高且未登记,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风险。为明确桃果上啶虫脒的残留风险,本文通过消解试验以及模拟农户施药对其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于2015—2018年对中国9大主产区桃中的啶虫脒残留进行了调查与膳食摄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桃果皮与果肉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92与3.14 d。模拟农户施药2次或3次后,距末次施药7、14和21 d,桃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较低,且远低于其在核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去皮食用能够明显降低其膳食摄入风险。9大桃主产区509份样品中啶虫脒的检出率在8%~38%之间,残留量在0.001~1.348 mg/kg之间,均未超过其在核果上的MRL标准。连续 4 年啶虫脒在桃上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比值在1.520%~13.755%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的比值在0.021%~0.086%之间,总体膳食风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87.
柑桔木虱是传染黄龙病的唯一虫媒。植株感染黄龙病后未及时处理,会导致桔区病害的扩散和流行。本文从柑桔木虱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分析其在福建省永春县发生的消长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采用22%啶虫脒·仲丁威乳油防治田间稻飞虱,结果表明,22%啶虫脒·仲丁威乳油900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啶虫脒乳油和25%仲丁威乳油,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89.0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1.68%,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89.53%,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22%啶虫脒·仲丁威乳油高效、安全、快捷,是当前稻飞虱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阿维菌素叶菜》等135项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农业部审查批准,于2007年12月18日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90.
上海青中双甲脒和噻嗪酮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本匀浆液与层析硅胶一起过柱的方法,对上海青样本中残留的噻嗪酮和双甲脒进行净化处理后,经气相色谱外标法对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和双甲脒在优化色谱条件下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1.78 min和6.40 min,两种农药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双甲脒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424 0.320558X,噻嗪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43658X 1.243762,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双甲脒的残留量为64.48μg/kg,噻嗪酮的残留量为32.56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47%~111.43%,平均RSD为1.38%~6.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