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3篇
  149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祁连山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地形、土壤和气象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模拟土壤保持服务、探究土壤保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价值,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归因分析。[结果] ①祁连山地区2005—2020年土壤保持量变化区间为5.02×109~7.89×109 t,呈下降趋势;土壤保持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高值区均集中在研究区青海湖东侧和祁连山脉区域。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土壤保持总量最大,林地土壤保持强度最大;土壤保持强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曲线,随坡度增加呈线性增大。 ③研究区年均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3.912×1013元,以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E1为主。 ④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坡度和土壤类型对土壤保持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最高,整体上以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类型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 [结论] 坡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作用于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为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应将部分耕地转为草地或林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2.
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研究松材线虫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河流和人类活动等因子间的关系,并利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筛选出对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影响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2022年休宁县松材线虫病的重灾区和中灾区主要集中在东临溪镇、榆村乡、山斗乡和海阳镇,部分中灾区分布于万安镇、商山镇、五城镇和源芳乡;休宁县松材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高程600 m以下、坡度5°~35°、距河流800 m以内、人类活动强度低的区域,疫情分布与坡向间的关系不明显;高程对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高,是影响休宁县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3.
新疆是我国番茄制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基于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480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效率,分析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要素冗余率,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影响加工番茄生产效率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生产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水平;其次,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要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种植面积和农业机械投入冗余属于资源利用强度不足型,劳动力、化肥及农药投入冗余属于要素投入过度型;家庭纯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是生产效率出现县域差异的主要因子,解释力度介于61.4%~65.2%,且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力均高于单独作用的影响力,表明促进县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发挥主产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番茄种植户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4.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地区的短板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可为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系统梳理了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并基于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数据,运用ArcGIS及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逐渐向好,评价分数由0.260上升到0.917,各市(州)间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由社会经济子环境单一驱动转变为社会经济与居住支持环境协同驱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污水处理率、乡(镇)拥有卫生院数量、乡(镇)拥有文化站数量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未来,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加强公共资源投入及公共服务建设,尤其应注重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相似文献   
95.
前沿     
《中国农村科技》2014,(6):12-13
<正>美科学会议商讨如何寻找外星智慧文明据美国媒体报道,5月21日,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学家再次研究如何寻找外星智慧生物。天体生物学家塞斯·肖斯塔克等参与了会议,这位资深地外生物研究人员并不陌生,此前他对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形式进行了解读,认为在特定的行星表面环境下可演化出不同类型的生物。本次会议上,研究人员根据美国  相似文献   
96.
97.
98.
中国实验快堆以钠作为冷却剂,钠是活泼金属,与空气易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能够及早发现钠泄漏是控制漏钠事故的前提条件。中国实验快堆主要采用接触式钠泄漏探测技术和氢含量探测技术来探测钠泄漏,同时通过钠的液位、流量及工艺间环境参数等手段间接判断是否存在钠泄漏,这些探测技术对后续建设的钠冷快堆和钠回路钠泄漏探测设计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设计的是基于LDC1314芯片,具有一定功能的金属探测器。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金属探测器金属检测模块的实现过程。通过对电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分析,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0.
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0—2015年MODIS1M NDVI数据计算黄河上游年最大植被覆盖度 (FVC),了解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征;同时,采用了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地理探测器模型,考虑非气候类环境因素、气候类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使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对黄河上游FVC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 黄河上游FVC总体上以改善为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不大;② 单因子方面,降水量(q值0.669)是该地区FVC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差异;③ 降水分别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q值0.777、0.775)对研究区FVC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在一定高程、降水条件下才得以体现;④ 总体上,气候类环境因素>非气候类环境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在与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充分地解释FVC空间分布;⑤ 对研究区的生态恢复应重点放在降水的充分利用和土地利用方式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