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6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林业   450篇
农学   781篇
基础科学   223篇
  1316篇
综合类   4339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365篇
畜牧兽医   1614篇
园艺   597篇
植物保护   321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对自走式微小型旋耕作业机的演变与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对现行微耕机的结构原理、切土碎土过程、刀片运动轨迹,影响作业质量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走式微型旋耕机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2.
参照小型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MDCK细胞的pH值、溶氧、温度等最优工艺参数,结合6 000 L罐体搅拌桨叶、挡板、气体分布器等情况,在5 L、25 L、125 L、600 L、3 000 L、6 000 L罐体上进行反应器逐级放大培养试验,建立MDCK悬浮细胞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工艺。结果显示:取摇瓶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用生物反应器连续放大培养,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倍增时间为22~24 h,细胞增殖最大密度可达9.61×106个/mL。MDCK细胞能适应生物反应器连续放大规模化培养,用小型生物反应器优化获得的培养体系参数经拟合修正后,适用于大型6 000 L生物反应器培养MDCK细胞。  相似文献   
93.
2011年4月7至9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深入黑龙江省大庆市,督导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高鸿宾副部长强调,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责,密切协作,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切实做好"内防外堵",确保重大动物疫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5.
通过植物-土壤反馈试验,研究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黄瓜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土壤微生物处理;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总叶面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综上,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均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轮作土壤微生物的正反馈作用大于连作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96.
通过以支链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和以普鲁兰糖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复筛,从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肠道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菌株,编号为ZXYG5.该菌株在以普鲁兰糖为碳源的产酶培养基35℃、160 r·min~(-1)条件下发酵42 h时,普鲁兰酶活性达到最大值4.2 U·m L~(-1).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保守序列分析,将菌株ZXYG5初步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命名为Pantoea sp.ZXYG5.该菌株具有较高的初始产普鲁兰酶活性,可作为常规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97.
试验旨在探究在基础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消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20只体格健全、活力相似、平均体重(4.50±0.75) g的螃蟹,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蟹。对照组(G0组)幼蟹饲喂基础饵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105(G5组)、106(G6组)、107 CFU/g (G7组)丁酸梭菌。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G6组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G7组幼蟹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6组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106 CFU/g丁酸梭菌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抗氧化性、消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
研究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效应可为在华东地区推行葡萄园生草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机械刈割、行内覆盖与行间行内均清耕进行对比,测定其对结果部位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生草降低了结果部位的温度,对照最高温度为37.5℃,而生草处理仅为33.8℃,有效避免了果实日灼的发生;自然生草行内土壤表层温差降低3.2℃,最高温度降低2.9℃,改善了表层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自然生草使春秋干旱时期行内土壤含水量升高;显著增加了行间和行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行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
100.
《畜禽业》2017,(4)
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是提升母猪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关键点控制可降低胚胎死亡数量,提高其产仔成活率,是实现母猪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