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3篇
  3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一、秸秆留高茬还田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就是在麦子收割时,留下一定高度、数量的麦基部秸秆,稻作水田直接耕翻(水旋耕)入土还田,旱作灭茬覆盖于地表还田。二、秸秆墒沟埋草墒沟埋草是在麦子收获后的田  相似文献   
42.
通过麦秸机械全量还田机插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秸秆还田和轻简稻作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质量,有利于水稻增产丰收,节本增效十分明显,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研究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系杂交水稻大田生长在栽后5~15 d内对发苗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栽后18 d逐步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还田后稻田中后期土壤保水供肥能力增强,绿色叶片功能期延长,对增强后期根系的活力、延长生育期和灌浆时间、促进籽粒充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起明显的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4.
通过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定位对比试验,比较不同还田条件下秸秆的腐化过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明确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作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稻麦两熟地区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产量的飞跃和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5.
为推进上海市秸秆还田工作,研究了3种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方式对2种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不管是哪种作业方式,对机插稻苗体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特别有利于增加每穗粒数;还田作业方式对机直播苗体生长影响较大,特别不利于出苗以及分蘖生长,最终影响到有效穗数,有明显的减产作用;3种小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作业方式中,后茬水稻无论是机插还是机直播,均以联合作业方式产量最高,有利于后茬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46.
机直播稻节本省工、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顺应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需要,在苏北地区有一定比例,但机直播技术有草害大、易倒伏等缺点,在整地、选育品种、水稻催芽、播种、栽培、管理等环节上都有特殊的要求,且麦茬机直播水稻使水稻的生育期推迟,尤其在淮北地区,抽穗灌浆期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47.
采用偏硼酸锂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4个地球化学土壤标准样品及4个实验室间土壤控制样品的矿质全量。结果表明,土壤中10种矿质元素的收回率为95.2%-105.0%,本法所得结果与标准推荐值及酸溶法结果间没有显著差异,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8.
猪粪堆制过程中铅、镉、铜、锌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猪粪在高温好氧堆制过程中铅、镉、铜、锌全量以及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猪粪中铅、镉、铜、锌总浓度随着堆腐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增加趋势;铅、镉、铜、锌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堆腐温度和pH是影响DTPA-Pb、Cd、Cu和Zn的相对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以全国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为数据源,依据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筛选出时间、空间分布不连续的3组40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1%~2.5%、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2.5%~4%、pH值7.5~8.5与有机质含量1%~2.5%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为15~30 cmol(+).kg-1的土壤条件下,土壤中的Cd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652,0.372;以上3种土壤条件下均能在Cd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7+0.369X+0.164X2-0.043X3(R2=0.881,P<0.001);Y=0.01+0.619X1.630X2+2.585X3(R2=0.475,P<0.001);Y=0.335-5.941X+39.123X2-78.075X3(R2=0.244,P<0.001)。相对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而言,由于各回归方程来自自然条件下的大样本田间统计,对农业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设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两个处理,研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提高了水稻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6.3%~6.9%和2.4%~10.0%,但使有效分蘖期(移栽后25 d)稻田水体含氧量降低了19.2%~68.4%,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6.2%~14.2%和15.1%~86.5%,水溶性Fe2+含量提高9.7%~30.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水稻根系活力分别下降3.6%~22.4%和13.5%~21.1%,拔节期分蘖数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分别减少9.5%和1.8%~4.3%。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水稻生长前期稻田水体氧消耗量,促进了土壤还原物质积累,降低了土壤Eh和水稻根系活力,对水稻前期的群体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