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5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732篇
林业   1157篇
农学   850篇
基础科学   1058篇
  955篇
综合类   5193篇
农作物   663篇
水产渔业   416篇
畜牧兽医   1431篇
园艺   818篇
植物保护   272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88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毛艳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3):712-721
[目的]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明晰各省份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2—2016年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考察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考察期内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介于0.1421~0.3832,旅游业综合指数介于0.0036~0.3398,均表现为波动变化态势,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522,表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但考察期内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均不高.四川和云南属于现代农业滞后型,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为旅游业滞后型.西部地区所有省份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协调指数均小于0.3500,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二者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从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阶段来看,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属于颉颃耦合阶段;宁夏位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青海在2013和2015年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其余年份均为颉颃耦合阶段.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介于0.1193~0.3882,包含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个等级.其中,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等6个省份均属于轻度失调,贵州、甘肃和新疆均属于中度失调,青海和宁夏均为严重失调.[建议]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旅游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以此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2.
<正>布拖县地处四川西南部大凉山,是凉山州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县,彝族占91.5%,山区人民基本保持着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属国定贫困县。农作物以土豆、玉米、荞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绵羊、本地猪、本地鸡为主,多为放牧,几乎靠天养畜。冬季气候严寒,草料缺乏,牲畜饥寒交迫,掉膘和死亡的现象严重。1991年引进光叶紫花苕在布拖县种植推广,以解决家畜饲草问题,但由于管理粗放,产草量低。为了提高产草量,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课题组于2002年8月至2003年4月在布拖县布拖区特木里镇进行灌水、施肥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1、在短光照或温室条件件下高粱品种出苗~抽穗期日数显著缩短,供试品种平均比对照分别缩短12.5天和13.635天,缩短百分率分别为18.8和20.5;伴随苗穗期日数的缩短,叶片数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分别减少3.9和4.275片,减少百分数分别为22.24和24.22;株高分别降低60.15和47.65厘米,降低百分数为25.88和20.5,表明光、温直接影响高粱的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的数量与结构。 2、高粱品种生育日数变化主要反映在出苗~抽穗期。出苗~抽穗日数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分别减少18.8%和20.5%.而抽穗~成熟日数仅减少5.1%和8.3%,表明高粱出苗~抽穗期是光温反应的最大效应期。 3、不同品种在短光或温室条件下性状变化的趋势一致,但程度明显不同;同一品种同一性状在上述条件下变化程度也不同。根据供试品种对光温敏感的程度划为四大类群,其数量与地理分布如下: Ⅰ、光温敏感型,占试验品种总数的20%.分布在长江以北,辽宁以南地区。Ⅱ、温敏感型,包括温敏感光中度敏感型和温敏感光迟钝型,占25%,分布在黄河以北,北纬45℃以南的山西、内蒙、辽宁、河北北部和吉林南部。Ⅲ、光敏感型、包括光敏感沮中度敏感型和光敏感温迟钝型,占12.5%,分布在黄河(北纬35°)以南,南岭(北纬25°)以北地区。Ⅳ、中度敏感型占42.5%,分布广且没有明显的地带性。试验未发现对光、温都迟钝的类型。北方温敏感型品种较多,短日性较弱,南方光敏感型品种较多,短日性强、感温性中等或较弱。不同光温类型的形成、分布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即光温条件和栽培制度密切相关。 4、温敏感型和光敏感型中早熟品种较多,占86%,光温敏感型品种既有早熟的,中熟的、也有晚熟的,所以光温敏感的品种不一定全是早熟品种,而晚熟品种也并非对光温反应不敏感。中度敏感型品种也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分。在不同光温条件和栽培制度下,不同光温类型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 5、光、温在形成高粱不同类型过程中的效应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光、温效应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类型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光、温效应在高粱不同发育阶段既是同步性的,又是顺序性的。  相似文献   
24.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次异名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娟、娟中,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珠江、沅江、洞庭湖、元江、海南岛及台湾等水系,是一种江河经济鱼类。光倒刺鲃肉味鲜美,体型较大(可达5kg以上),是北江(属珠江水系)名优鱼类之一。我所自80年代末以来对其进行了驯化和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5.
光倒刺Ba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延 《科学养鱼》2001,(10):27-27
  相似文献   
26.
1985年Koda等人发现聚丁二炔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从兰色到红色的变化;掺杂不同时,其光吸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在有机光导,非线性光学层,电子束复印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首次提出一个包括电子—电子,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7.
猪肥猪比瘦猪易中暑,病猪发病突然,病情急剧;起初张口喘气,流涎,口吐白沫.步态不稳:然后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最后体温升高,结膜发绀,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常在倒地后几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28.
光肩星天牛是许多树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而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证实了廊坊杨抗光肩星天牛危害,又经试验和对树干进行观察,进一步分析了廊坊杨的抗光肩星天牛的特性及其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29.
2005年4月份。承德滦平县金台子村郭某饲养的110只羊(羔羊30只,成年羊80只)发病,并出现死亡。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体温升高到40℃~42℃,稽留热型。脉搏加快,心律不齐,呼吸加快,且显呼吸困难。肺泡音粗厉,腹泻,个别羊尿液浑浊并带血样。可视黏膜苍白或带轻度的黄疸,有时有小点出血。肛门、阴部黄染,外观消瘦贫血死亡,主诉:为节省草料,近一段时间一直以放牧为主,并发现羊体上经常有蜱,但没采取任何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2003年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量继续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蛀食性等危害性病虫频繁发生,外来有害病虫威胁加大,如毁灭性国际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已在一些地区蔓延危害。针对林业病虫发生的趋势和特点,在防治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以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加强了森防检疫体系建设,重点推广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以及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防治新药械、新技术,从而有效地抑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2003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为878.5万公顷,防治面积574.2万公顷,占发生面积的65.36%。与2002年相比,发生面积增加了54.9万公顷,防治面积增加了17.7万公顷,森林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及灭火灵应用技术,在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等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