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2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411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381篇
  692篇
综合类   1637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392篇
园艺   164篇
植物保护   24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浅地下水埋深微域尺度苏打盐渍土的积盐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化验,探讨了浅埋地下水环境下苏打盐渍土的积盐机理。结果表明:在35×35m2大小的区域内,相对高差仅60cm,包括盐化草甸土、浅位柱状碱土、白盖苏打碱土和中位柱状碱土4种土壤类型。盐化草甸土分布在相对较低的洼地,几乎没有碱化层;白盖苏打碱土和中位柱状碱土分布在微坡地和高平地。高平地土壤的碱化层出现在15~30cm,碱化度(ESP)70%,微坡地土壤的ESP表层最大达75%。地下水位(初见水位)表现为洼地凸出的三维空间格局,洼地和高平地之间的地下水初见水位差达1m以上,24h后的水位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地下水位在冻结期的变化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冻结期,部分浅埋地下水进入冻层,导致冻层含水率增加,同期地下水开始缓慢下降。盐化草甸土表层的含水率从冻结前的20%增加到50%(过饱和状态),其增量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苏打碱土冻结层含水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程度不显著。冻融期间,苏打碱土表层含盐量迅速增加,其中白盖苏打碱土表层含盐量增量幅度达80%,而盐化草甸土表层的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磷酸二氢钙(MCP)、磷酸二氢铵(MAP)和磷酸氢二铵(DAP)在黑土中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增加了黑土对肥料磷的固定,且有利于Al-P的形成;培养50 d后,温度由5℃升至25℃时,We-P在添加MAP和MCP处理的土壤中占外源磷的比例分别降低51%和42%,同时Al-P分别上升110%和45%;在培养初期,温度对Ca8-P和Fe-P形成的影响不显著,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差异显著。25℃时,培养时间对Ca2-P和Ca8-P形成的影响较小;Al-P在培养初期形成速率很快,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形成速率下降,而Fe-P的形成速率与之相反;Al-P的增加量与We-P的下降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MAP和MCP相比,DAP更适合在黑土中施用。  相似文献   
993.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刚  梁音  陈效民  刘通 《土壤学报》2010,47(1):7-12
在分析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东村水文站1967~2005年逐日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常用的6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即周伏建等(A)、章文波等(B)、吴素业(C)、史志华等(D)、Wischmeier等(E)和CREAMS(F)模型,分别计算其降雨侵蚀力大小。用有效系数和相对偏差对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比较理想,在计算降雨侵蚀力时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0.97)和较低的相对偏差(0.073)。月雨量模型(A、C、E)与日雨量模型(B、D、F)相比,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和较低的相对偏差,说明月雨量模型要优于日雨量模型。从趋势系数来看,这两类模型的趋势系数均值分别为0.058和0.196,均为正值,说明39年来潋水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后者高于前者,说明用日雨量模型计算的年R值,其增加趋势高于月雨量模型。  相似文献   
994.
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埋深与TDS时空变异及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经典理论分析了伊犁河谷典型区域在不同时期地下水TDS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特征,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TDS不同时期(2008—2009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地下水埋深和TDS服从都对数正态分布。地下水TDS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变异性,地下水TDS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有增加的趋势;地下水随时间从南到北盐渍化加重方向发展;地下水各项离子浓度都在积聚。利用统计软件DPS7.5,Surfer8.0和Arcgis9.2等软件绘制了地下水TDS和埋深空间分布格局图,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以及防止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直播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全氮含量分别降低0.11g·kg-1、0.11g·kg-1,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水稻根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0.80mg·kg-1、17.93mg·kg-1,速效磷含量降低8.66mg·kg-1;水稻根际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15.13mg·kg-1、7.61mg·kg-1,速效磷增加9.66mg·kg-1。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17g·kg-1、0.56g·kg-1,全有机碳含量减少0.99g·kg-1;根际土壤全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2.39g·kg-1、2.64g·kg-1、0.72g·kg-1。稻鸭生态种养改变了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在水稻根域土壤的相对富集部位,即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富集部位主要在根表土壤,速效磷则主要在根际土壤。表明稻鸭生态种养明显改善了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状况,这可能对水稻根系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以贵州省毕节市六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地区水资源承载状况的基础上,选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六冲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采用扣损法计算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并考虑洪家渡电站运行对六冲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冲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良好,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51亿m~3,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水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我国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无机氮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巢湖东部水源区及入湖河流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形态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它们对水质的影响。[结果]NH3-N、NO2--N平均浓度在汛期较高,非汛期较低,NO3--N正好相反;双桥河口NH3-N浓度远高于其他各点,污染最为严重。柘皋河口、小柘皋河口DIN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双桥河口地表径流、船舶污染等对DIN含量贡献较大。[结论]该研究为巢湖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何占斌  宋旸 《北京农业》2012,(3):137-139
针对汤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同时考虑"引兰入汤"及"引细入汤"输水工程运行供水后的流域水资源供需变化情况,预测了2020年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以流域供水净效益、流域总缺水量和流域协调发展指数为目标建立了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多目标模型,采用多目标总体遗传算法求解。所得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汤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综合规划决策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刘岚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66-12167
介绍了溪流倒木这一生态因素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关系以及倒木的监测方法,并分析了倒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00.
沟域经济是北京为适应山区生态涵养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崭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但理论研究尚显不足。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立足沟域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沟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影响因素,提出有关沟域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沟域经济区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