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2篇
  25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量化分析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的脱钩状态及其驱动效应对缓解区域工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年至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局部等不同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的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的脱钩水平较高且脱钩状态稳定;从区域差异来看,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的脱钩状态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北京脱钩状态最优,河北次之,而天津则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效应是决定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脱钩状态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对工业用水消耗实现背离的核心驱动力,而结构效应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实现脱钩的驱动作用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尝试对京津冀地区工业节水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42.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了2011-2015年间各城市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并与传统DEA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显示,调整后综合效率普遍下降,这主要是规模效率真实值相较调整前降低所致。研究发现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5年间始终到达效率前沿面的城市仅有北京、天津、唐山和邯郸等四个城市。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高低,将未达效率前沿面的城市划分成"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双低型"四种,各类型城市应根据制约效率的主要因素,采取扩大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或提升技术水平等差异化方式,促进经济与排放效率同步提升。此外,"2+26"城市的排放效率呈现省域特征,各省应针对"2+26"城市实施区域联合减排,缩小区域内部差距,促进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效率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43.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推进,应在治理手段上将京津冀三地能够科学囊括其中。并切实展现协商、合作机制功能,针对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达成统一共识。既要不断强化自身内部控制体系与行政手段,还需能够实现外部高效监督与管理。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问题上,能够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协同发展机制功能。结合沧州市实际生态问题,积极完善与创新生态管理体系。由此,通过不断优化勇于创新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机制,确保京津冀地区能够真正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展现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344.
345.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及机制,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北京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推动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通过梳理京津冀三地种业发展的现状与进展,分析提出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设计了增值分配、合作分工和激励调优机制,试图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指明路径和方向,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合理有序的机制,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提升发展种业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6.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347.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区域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和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InVEST模型、MCR模型、电路理论等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为约束,利用PLUS模型模拟该地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空间的胁迫区域作为生态保护预警点。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有46个生态源地,关键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廊道共136条。其中,生态源地基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的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廊道依托源地呈交错分布,冀中南平原地区无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203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向四周呈环状扩张,不断迫近生态空间,威胁到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健康发展,应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348.
2018-2019年在北京市平谷区对京津冀联合审定玉米品种NK815进行了示范及跟踪评价试验,并主推“一晚二提高”栽培技术。结果表明,NK815示范田比对照品种京科528生产田增产14.47%,在抗病性、抗倒伏、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上均有较好的表现,生育期适宜,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户评价较高,适宜在平谷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49.
为阐明极端高温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比较1954-2015年京津冀地区典型站点历史气象数据,并应用APSIM模型模拟极端高温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15年,北京市和天津市,极端高温天数和高温累积度日(EDD)在夏玉米的受精结实期呈上升趋势;河北省泊头市虽然无明显上升趋势,但2006-2015年的极...  相似文献   
350.
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技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市农业科技人员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行为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明促进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现阶段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共享平台,现有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果转化进程。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搭建协同转化平台、培育专业人才4个方面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