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6篇
  189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施肥与耕作模式下紫色土坡地产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施肥与耕作对坡地产流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0)、复合施用化肥与农家肥(T1)、单施化肥(T2)、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T3)、单施化肥横坡垄作(T4)5种处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对紫色土坡地2008—2012年产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区产流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6月是产流降雨的峰值期,径流量与降雨量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规律,产流量变化范围为9.57~100.36mm,径流系数变化范围为0.05~0.19;不同处理年均径流量和年均径流系数依次表现为:T0T3T2T1T4,施肥处理比对照处理径流量减少25.90%~47.50%,T4比T2减少25.46%,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呈幂函数关系;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年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肥、耕作和降雨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汤河水库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库洪水预报与调度是水库控制运用的关键内容,研究采用蓄满产流模型结合水库调度试算法开发了辽宁省汤河水库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系统介绍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53.
坡耕地地表糙度对降水分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糙度指地表微小的高低起伏变化,是人为土地管理与土壤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影响降雨过程中水分转化与土壤侵蚀过程。该文以直线坡为对照,借助3种常见耕作管理措施(人工锄耕、人工掏挖与等高耕作)产生不同水平的地表糙度,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地表糙度水分转化效应。结果表明:长历时人工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可以强化降雨向土壤水分转化。其强化入渗作用表现为:增加地表填洼量,增大入渗水头与入渗深度,滞后产流时间,削减径流量,进而提高入渗率及水分转化率。坡耕地地表糙度与填洼量成指数关系,与平均入渗率及水分转化率成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54.
采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方法对金银花和荒草2种植被条件下坡地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条件是影响产流的重要因素;金银花与草本植物相比具有很高的雨水截蓄能力和改造土壤性状的能力,可以有效推迟坡面的产流时阀;通过对产流曲线的分析可以将产流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预产流阶段,迅速增长阶段,稳流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呈现对数增长.  相似文献   
55.
佳芦河流域林草覆被变化对产流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黄土高原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区,收集整理了1966—2006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选取了60场洪水数据,在分析其洪水过程线、产流特征值、产流机制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近30年来佳芦河流域林草覆被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了佳芦河流域林草覆被对流域产流机制变化的响应机理,期望揭示黄河流域水沙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30年来,佳芦河流域径流量骤减,相比60年代,2000年以后佳芦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减少近75.0%,林草覆盖率从8.0%增加到35.0%,流域蓄水容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3个阶段1966—1975年、1976—1996年及1997—2006年流域超渗产流为主的洪水场次所占比例分别为72.8%,65.0%和60.0%,呈下降趋势;1997—2006年内混合及蓄满产流为主的洪水场次与1966—1975年相比分别增加8.4%和4.3%。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黄河流域主要水土流失区的产水规律,揭示黄河水量变化的机制,为该区开展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以来,森林与坡面产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我国研究得比较深入与广泛。观测实验依然占绝对优势,径流小区实验仍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森林对坡面产流机制、坡面流态、产流量、产流过程、产流临界值都有影响,森林枯落物层对径流也有重要影响。坡面产流模型在森林水文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7.
基于动态产流机制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流域面积较大,研究区往往涉及到多种气候类型。现有的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多采用单一的产流类型,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区域尺度的产流过程。因此,以DEM栅格单元为基本模拟单元,以日为时间模拟单元,构建了基于动态产流机制的区域尺度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该模型采用动态产流方案,即根据降雨特征和下垫面特征之间的动态对比关系动态选取产流方式,并详细描述了降水、渗透、植被截留、填洼、降雪融水、蒸散发等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区域尺度的产流过程。采用RUSLE模型计算泥沙剥蚀量,并采用月均植被覆盖度计算C因子,使得长时间序列模拟中,C因子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土壤侵蚀的状况。最后,以临沂流域为研究区,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临沂流域适用。研究结果说明临沂流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和中游,海拔高度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子,临沂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200~500m的海拔高度带上。  相似文献   
58.
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h方程数学模型。并根据N瞬时单位线,建立了汇流模型。利用以上模糊对北京市“94.7”暴雨的洪水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所求模型可用来计算田间排涝模数。  相似文献   
59.
水文过程及模型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揭示水文过程,发展水文模型不仅在暴雨洪水预报及坝库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研发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必须的基础性工作。从入渗、产流和汇流等水文物理过程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水文过程与水文模型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建立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过程模型是水文模型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降雨入渗及产流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所谓产流,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它所研究的是降雨转化成径流的过程。产流主要受入渗的制约。产流实质上是水分在下垫面垂向运行中,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发展过程,也是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有关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