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63篇
  18篇
综合类   780篇
农作物   877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云南发展亚麻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分析云南亚麻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为云南省纤维亚麻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是从引入材料2000-1的自然变异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两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原茎产量11305.5kg/hm2;全麻率30.12%,较对照提高1.97个百分点,长麻率20.04%,较对照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纤维产量2607.9kg/hm2,较对照增产6.91%,纤维断裂强力值为298N.  相似文献   
53.
以不同类型的20个亚麻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较高,株桃数和单株生产力的遗传力学较低;株桃数,主茎分枝数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遗传度较高;通过株桃数和主茎分枝数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相对效率要高于对它进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54.
亚麻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本次调查以纤用亚麻为主,同时兼顾调查了油用亚麻的基本情况。我国纤用亚麻主要产区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宁夏和内蒙一带。1995年,南方开始从北方引种试种亚麻获得成功。在南方地区的云南、湖南、浙江等省开始试种。目前已开始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55.
亚麻蒴果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主茎顶果发育速度特别快,属优势果;蒴果生育初期以自身建成为主,后期蒴果增重主要是种子增重的结果;种子形成初期蒴果中种子数目增加迅速,千粒重增加缓慢,是种子形成阶段;工艺成熟期种子未得到充分发育,发芽势低,整齐性差;亚麻蒴果和种子产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育种和生产上应注意在保证纤维产质量前提下选育和使用种子产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56.
提高纤维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凤  李明 《中国麻作》1997,19(4):19-21,42
  相似文献   
57.
58.
介绍了油用亚麻显性核不育的基因来源,形态特征,遗传表明及利用现状,并就今后油用亚麻显性核不育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试验结果表明:亚麻工艺成熟后期进行脱胶剂处理,可使亚麻种子产量降低34%左右,并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种用价值,为确保安全,其种子不能食用,但可加工成工业用油、脱胶剂处理的田间无残效,不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种子受到影响,但此项技术仍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似文献   
60.
我国纤维用亚麻育种工作是建国以后开始进行的,三十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为进一步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选育出优质、高产、高纤(高出麻率)亚麻新品种,有必要对亚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正确选配杂交组合和有效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