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91篇
农学   397篇
基础科学   26篇
  71篇
综合类   2287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84篇
园艺   566篇
植物保护   58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正>从3月20~21日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在云南省保山市联合举办的大麦田虉草防控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活动中获悉,唑啉草酯是目前防除虉草的最好药剂。据专家介绍,虉草原生于美洲和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和示范推广,虉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和奇异虉草(Phalaris paradoxa L.)传入并蔓延危害。目前小籽虉草和奇异虉草仅在云南发现有分布。由于虉草生长势  相似文献   
92.
<正>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选择药物错误、环境条件变化、使用方法和时机不当等常常会引起药害,造成损失。下面就对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一、提前或拖后施用安全施用期,会引起作物受害在玉米4叶期前或5叶后期,应用2,4-滴丁酯做茎叶处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易产生药害;某些需要于播后尽早施用的土壤处理剂(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在大豆田应用),而延误至大豆拱土时才  相似文献   
93.
怎样消除多效唑的危害,很多农业杂志提出了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用保罗微生物菌剂、益微微生物菌剂来防控多效唑的简便易行、绿色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氟唑菌苯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15,变异系数为0.15%,平均回收率为100.04%。  相似文献   
95.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69-374
为研究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将30只患豆状囊尾蚴的病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和淀粉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从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白细胞分类变化、病理学宏观、微观和超微结构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证明2种药物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主要有3点不同:一是阿苯达唑可使豆状囊尾蚴头节的齿钩破坏,吸盘闭锁,并发生凝固性坏死和钙化,囊液充分吸收;而吡喹酮主要引起头节和原始体节起泡、破溃和崩解,皮层破坏,平滑肌收缩,吸盘口闭合,死亡的虫体呈扭曲状,囊液吸收不充分。二是阿苯达唑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反应较慢;吡喹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三是阿苯达唑治疗组的增长速度比吡喹酮治疗组的快,差异显著,而2治疗组的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的快,差异非常显著。总之,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以前者更好。  相似文献   
96.
氟硅唑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等引起的病害。丰年虫(Chirocephalus)是一类分布广泛且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在水产养殖中作为鱼类和贝类的诱饵。近年来常作为农药环境安全评估的模式生物。笔者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氟硅唑对丰年虫卵38 h的半抑制浓度(EC_(50));采用酶活试剂盒测定氟硅唑处理38 h丰年虫(Chirocephalus)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氟硅唑对丰年虫卵38 h的急性毒性EC_(50)为5.228 mg·L~(-1),属于中毒。在受试浓度范围内,随着氟硅唑浓度升高,丰年虫的孵化率降低;在氟硅唑毒性作用下,丰年虫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与对照比较SOD活性增强,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右兰索拉唑的合成进行研究。该工艺路线操作简便,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8.
<正>动物寄生虫病可引起动物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对畜牧业危害严重[1]。目前,常用有机磷酸酯、大环内酯和苯骈咪唑等类药物进行治疗。有机磷酸酯类药物对多数消化道线虫和部分吸虫有效,亦可杀灭体外寄生虫,但此类药物毒性大、安全范围窄,容易引起中毒反应[2]。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同时,伊维菌素的片剂不稳定,对光线敏感、易迅速氧化而失活,使用  相似文献   
99.
黎海洋  陆廷昔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94-95,101
针对上思香糯先天株型细高和产地施肥不合理而造成低产的现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植物生长调理综合治理试验,以期提高上思香糯产量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较好平衡作物与土壤养分的供求关系,取得增产增效的效果,平均比当群众习惯施肥增产208.8 kg/hm2,增幅4.56%;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采用多效唑拌种和在拔节期叶面喷施措施,可提高上思香糯秧苗素质,明显抑制后期株高长势,达到壮秧矮化上思香糯株高的目的,并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比当地群众习惯于施肥管理增产421.9 kg/hm2,增幅9.22%,纯收入达2509.16元/hm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在剂量为150.0~22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3.37%~91.63%,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g a.i./hm~2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62.5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广泛用于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