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动杆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2.37、5.93、11.86 mg·mL-1;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抑菌活性与贝母素乙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贝母素乙不是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主要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鉴定出1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4.55%)、脂肪酸(24.07%)、含氮生物碱(23.02%);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贝母素乙的含量为(16.19±0.16) mg·g-1,加标回收率为96.58%,相对标准偏差为3.98%。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优良抑菌活性和抑菌广谱性,为开发优质植物来源的新型天然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朝鲜蓟提取物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考查萃取时间、分相时间、提取物质量浓度、相比、萃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结果表明,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为萃取时间30 min,分相时间80 min,提取物质量浓度10.0 g/L,相比1.25∶1,萃取温度35℃,pH值4.0,此时洋蓟素萃取率达到67.37%。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中国杨属型蜂胶的抗炎功效成分,用100ng/ml脂多糖(LPS)和4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分别诱导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通过SRB法分别检测蜂胶水提物中分离的11种组分和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的8段组分对2种炎症细胞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胶水提物中的11种组分不同程度的促进2种炎症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8段组分也是不同程度的提高2种炎症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由此可知,蜂胶的抗炎功效成分十分复杂,很可能是多种成分协同功效的结果,而且酚酸类物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丽萍  杨佳林 《中国蜂业》2009,60(12):54-56
为了评价蜂花粉的化学组成、植物来源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巴西无刺蜂(Melipona subnitida)采集的黄色和褐色花粉为样品,黄色花粉由三种类型的植物花粉组成,其中Mimosa gemmulata花粉占98.95%。褐色花粉由五种类型植物来源的花粉组成,其中豆科植物浅色花粉占89.84%。在巴西东北部半干旱的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无刺蜂(Mimosa subnitida)采集几种植物的花粉。从黄色花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柚皮素、异鼠李素和D-甘露醇,从褐色花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β-谷甾醇、3’,4’,5’,5,7-五羟黄酮、亮石松碱和8-甲氧基草质素。亮石松碱和D-甘露醇(34.9%)是首次从蜂花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用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评价不同溶剂蜂花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大小按下面顺序依次递减:乙酸乙酯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己烷提取液。结果表明,蜂花粉乙酸乙酯提取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CeO_2催化剂,以酯类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催化燃烧反应为探针反应,结合XRD、O_2-TPD和H2-TPR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纳米Ce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_2-500催化剂具有明显优于CeO_2-450和CeO_2-550催化剂的乙酸乙酯催化燃烧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95℃时,乙酸乙酯的转化率高达95.7%.纳米CeO_2催化剂的乙酸乙酯催化燃烧活性与其氧脱附性能和可还原性能具有正相关性,其催化燃烧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eO_2-500,CeO_2-550,CeO_2-450,即CeO_2-500催化剂具有优越的OVOCs催化燃烧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基于某已上市复方川芎制剂制备工艺,通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萃取溶剂替代研究以及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了以乙酸乙酯替代原生产工艺中三氯甲烷的川芎浸膏制备方法,同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浸膏中有机溶剂的残留。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作为川芎浸膏的萃取溶剂,与原浸膏HPLC法检测结果一致,并更安全绿色环保。应用所建立的GC法测定浸膏中乙酸乙酯残留,加样回收率98.44%,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测定浸膏中的乙酸乙酯残留。  相似文献   
17.
核桃青皮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化感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核桃青皮水提液及各萃取物为材料,对其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青皮水提液对绿豆、萝卜、油菜及小麦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核桃青皮水提液的各萃取物及水相萃余物在供试浓度为 0.05 g·mL-1时,对4种供试植物的生长均有较好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对4种植物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幼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3)核桃青皮中水溶性化感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相,随着乙酸乙酯萃取物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大蒜提取液对番茄两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相似文献   
19.
张小斌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81-82,84
收集不同产地的半夏品种,用薄层扫描法(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80∶20∶2);显色剂为5%磷钼酸乙醇溶液,扫描波长为λs=720mm,λR=400nm,测定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为:R=0.9997,线性范围:0.5-2.5μg,β-谷甾醇含量作为半夏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不同产地半夏β-谷甾醇含量顺序依次为云南半夏>四川半夏>陕西半夏>山西半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高活性的红茶提取物。[方法]以印度大吉岭红茶为原料,采用沸蒸馏水抽取后乙酸乙酯萃取,然后将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以EGCG、TP、TF、TFMG、TFDG作为对照,对红茶酯提取物进行总抗氧化、清除OH.、O2-.及DPPH.的活性实验;采用LSD法对红茶提取物与对照进行生物活性显著性比较分析。[结果]采用Sephadex LH-20,95%乙醇及不同浓度的丙酮可初步有效地分离红茶酯提取物。提取物中许多峰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地高于EGCG及茶黄素类对照;不同峰组分的总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存在差异;相同峰组分总抗氧化和清除不同自由基能力也不尽一致。[结论]对于活性优于对照的红茶提取物,需要通过LC/MS、NMR等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和其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