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9篇
  3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长江三峡水库库岸消落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水量调度,将会在水库岸坡上形成垂直落差为30 m左右的库岸消落带。由于水库建成后动力作用的变化,造成库岸消落带上的岩块错落、滑移或蠕动以及古滑坡体和倒石堆的再活动,库岸消落带会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库岸消落带的地质地貌灾害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 IS和RS相结合的灾害监测手段和以建设排水工程、防波护岸工程、固坡抗滑工程、植树种草工程为主的灾害防治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2.
为阐明三峡水库大宁河库湾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空间水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2008年对库湾的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宁河库湾水环境因子均受季节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各月的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pH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氮、总磷差异显著(P<0.05);空间水平分布(库湾纵向)上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浊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垂直分布(库湾垂向)上水温、溶解氧、浊度、总磷差异极显著(P<0.01),pH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大宁河库湾水位受三峡大坝水利调度的直接影响,枯水期与丰水期反季节变化。水位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另一因素,水位降低使水平分布的电导率差异增大,浊度升高,透明度、总氮、总磷下降。水位升高使水平分布的温度差异减小,pH、溶解氧、透明度升高,浊度下降。水利调度期间加快了水体的交换程度,可以略微改善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定期进行水位调整可改善库湾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与库区渔业资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长江三峡库区是我国传统养殖优良品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天然产卵场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产卵规模占全江的24%。三峡库区又是多种珍稀鱼类的栖息场所。三峡水利枢纽的兴建将改变江河原有的生态条件,并产生一系列生态效应。从而,库区鱼类资源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4.
三峡水库156 m蓄水后典型库湾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库湾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2007年4月在三峡水库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及其毗邻干流开展了现场调查,测定了溶解态重金属铜、铅、铁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2007年4月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其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铅最高,铜、铁次之,镉最低.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具有较为一致的分布规律;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铜的平均浓度相差较大.香溪河库湾、大宁河库湾平均浓度均低于与其毗邻干流;两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铅的平均浓度略低于其毗邻十流的,但差别不大;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铁、镉的平均浓度摹本一致.两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相差不大.与蓄水前和135m蓄水后的历史数据相比较,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干流和香溪河库湾溶解态铜、铅和镉的浓度都呈升高趋势,也显著高于长江干流其他水域,表明水库蓄水对区域痕量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5.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成为富营养化敏感水域,水华大范围暴发,直接威胁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WASP生态动力学模型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暴发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合库湾2007年春季的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华生消机理,为水华防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较实测有一定滞后,且带有一定误差,一方面由于库湾水动力条件本身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硅营养的影响.从模拟结果来看,香溪河库湾发生大面积水华两次,第一次是3月下旬,第二次是4月上旬至中旬;若考虑库湾支流水华,则还有3月18日在高岚河GL、5月6-7日在XX00-XX01库段以及支流平邑口PY、高岚河GL和屈原河QY的两次小范围水华,总共暴发4次.实测结果是库湾曾发生4次较明显的水华,第一次是2月25日在平邑口PY,第二次是3月25日-4月9日库湾大面积暴发,第三次是5月6-7日至当月中旬小范围暴发.  相似文献   
176.
2004年夏季,对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12条次级河流库湾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调查。DO含量范围在2.20~10.1 mg/L;透明度范围在0.1~1.0 m;CODMn范围在1.60~9.79 mg/L;TN范围在0.72~5.27mg/L;TP范围在0.013~0.369 mg/L;叶绿素a范围在1.54~20.0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各条次级河流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9.2~69.2,其中8条河流达到富营养化水平,4条中营养。运用模型预测了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叶绿素a含量,范围在8.73~33.6 mg/m3,其中10条支流达到富营养化水平,2条为中营养。表明三峡水库支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将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77.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于2003-2006年每年5-7月对长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鳜(Siniperca chuats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共8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种类减少了10余种,但监测到了多年未见的鳡(Elopichthys bambus)。在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300多km江段分布10余个四大家鱼产卵场,与水库蓄水前相比,产卵场地理分布的范围变化不大。2003-2006年长江中游主要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143720&#215;10^4ind,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108069&#215;10^4ind。与蓄水前相比,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规模严重缩小,4年四大家鱼产卵总量为1997-2002年平均值的42.82%,为蓄水前2002年的56.88%。四大家鱼产卵与水温和涨水持续时间及水位日上涨率等生态水文指标密切相关,产卵期期间水温波动范围为18.6-25.5℃,水温适宜于四大家鱼繁殖;江水持续上涨时间一般为4-7d,水位的日涨率一般在0.30m/d左右,较为适宜于四大家鱼产卵。与20世纪70年代和水库蓄水前相比,长江中游四大家鱼鱼苗比例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鲢比例相对上升,而多年来占绝对优势的草鱼比例显著下降,表明长江中游草鱼受三峡水库调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8.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长江上游径流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给长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峡及上游水库群等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作用的发挥带来诸多挑战,径流变化归因定量识别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51-2013年三峡入库径流序列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法、Pettitt法等统计方法,诊断了三峡入库径流的演变规律;基于同期气象、土地利用等资料,分别利用气候弹性模型、水热耦合平衡模型、SWAT模型定量识别三峡入库流量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三峡入库径流在1993年前后发生明显的突变,1993年以前为径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相对天然期,1993年以后径流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变化期;(2)研究期三峡入库径流发生了显著减少,减少速率为8.8 mm/10 a,长江上游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是三峡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减少和气温上升是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3)气候弹性模型法与SWAT模型法归因识别结果一致,水热耦合平衡模型法低估了人类活动这一引起三峡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4)考虑土地利用时空变异的SW...  相似文献   
179.
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对汉丰湖湿地5个断面的生境和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对汉丰湖湿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管束植物共计59种,隶属于26科、20属,其中菊科、禾本科和蓼科种类较多;群落结构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占54.2%,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7.3%;植物群落鲜重、高度和盖度平均值(范围)依次为2 031.5(488.3~6 586.1)g/m2、59.2(19.6~102.2)cm、109%(23%~201%);土壤容重、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平均值(范围)分别1.32(1.00~1.60)g/cm3、8.15(6.83~8.59)、10.03(1.40~22.5)g/kg、29.37(6.00~94.38)mg/kg、12.18(1.33~59.37)mg/kg和46.13(2.50~219.00)mg/kg;重要值较大的有狗牙根(22.84±5.78)、牛鞭草(16.38±13.27)、马唐(11.10±12.27)、无芒稗(10.83±3.64)和狗尾草(9.56±5.38);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壤pH值和有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0.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8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冬季(1月)采集三峡库区中段万州、涪陵、忠县流域表层水样,分析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PCR扩增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三峡库区中段水体中的优势菌,不同菌门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夏季。夏、秋、冬三季中,变形菌门是第一优势菌,占细菌群落的42.63%~92.90%,春季放线菌门的含量相对丰富,占细菌群落的16.65%~42.25%,蓝细菌门在春冬季的含量相对较高,占细菌群落的6.50%~13.50%,夏秋季的含量较低。PCoA和层级聚类分析显示,夏季和秋季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冬季和春季的相似度高,且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DA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