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9篇
  3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耐水湿树种在水库消落带(滩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大至长江三峡水库,小至山塘,遍及大江南北,发挥着调节流量、防洪、抗旱、发电、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功能.蓄水量受降水量、用水量的影响,水库正常水位均未达到设计标高水位线,其四周,尤其是库尾存在着一定数量消落带(消没区、滩地).在干旱、半干旱季节出现较大范围的消落带即构成水库的荒漠区.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富硒大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中国20多年来富硒水稻研究的文献数据,得到富硒大米产量和硒含量的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生产富硒水稻的硒肥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占统计样本量的92.86%;主要肥料种类包括有机硒肥和无机硒肥,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7.35%和32.65%;在齐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富硒效应研究的最多,分别占搜集样本量的36.54%和21.15%;有机富硒叶面肥施用量超过20 g/hm2时(以硒量计),可造成水稻一定程度的减产;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料,水稻增产范围在-3.09%~18.77%之间,平均增产5.55%,大米硒富集量在0.04~0.78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施用无机亚硒酸钠可使水稻增产-7.20%~20.00%,平均增产7.36%,大米富硒范围在0.09~53.3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4.04 mg/kg;在施用无机硒肥的情况下,有60%的样本硒含量超出了富硒大米相关标准(DB34/T 847—2008)的规定。总体来看,仅有38.96%的样本大米硒含量符合DB34/T 847—2008的规定,因此,在生产富硒水稻时,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有机硒肥,少用并且慎用无机亚硒酸钠硒肥。  相似文献   
143.
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泥沙沉积过程的影响及判别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采用原位观测方法,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的泥沙沉积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消落带微地形、河流水文泥沙条件、消落带土壤侵蚀、消落带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展开调查、分析和量化测算,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库尾江津—涪陵河段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剧烈,自然环境因素与泥沙沉积量均无显著关系.2)库中涪陵—奉节河段以消落带地形特征中的坡度和高程影响较为明显,二者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508和-0.714;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高程越低,消落带被含沙水流淹没的时间越长,泥沙沉积量也越多.3)库首奉节-秭归段则以坡度的影响为主,其与泥沙沉积量的相关程度为-0.517,坡度越小,泥沙沉积越多,不同高程间的泥沙沉积量并无太大差异.研究说明,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消落带坡度、高程、河流水沙条件和人类活动4种,植被盖度对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没有影响,4种因素的影响范围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4.
水文节律是河岸带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水文节律影响的土壤理化特性也有可能逐渐改变周边植被,为了探究周期性淹没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状况的影响,2015年8-9月,以三峡水库腹地万州段消落带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了8个样地、24个样带、96个样方的消落带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2科、47属、51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蓼科和莎草科的种类数较多;植物群落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58.8%和27.5%。高程不同,群落优势种有差异,145~155 m及156~165 m区域优势度较高的物种相近,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光头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和醴肠(Eclipta prostrata);高程166~175 m区域优势度较高的物种为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狗牙根;高程156~166 m区域植物鲜重均值最高,为(2199.1±863.9)g/m2;高程166~175 m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最高,分别为(2.00±0.30)和(0.85±0.06)。随着坡度等级增加,植物鲜重和盖度呈递减趋势,物种数在坡度6~15°区域最高。长江左岸消落带植物鲜重、高度、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高于右岸。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容重、p H、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均值分别为(1.34±0.09)g/cm3、(7.60±0.47)、(6.02±2.94)g/kg、(1.21±0.16)g/kg、(53.42±9.67)mg/kg、(0.42±0.14)g/kg、(6.55±2.82)mg/kg,其中有机质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有效磷和全磷。左岸消落带土壤p H、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均值低于右岸,但左岸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右岸。淹没时间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消落带植物重要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5.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水电工程,国家投入巨资用于移民建设.目前尚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但是蓄水后的三峡库区也面临着库岸护理的严峻问题,据报道:2001~2003年6月国家投资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对197处滑坡、81处塌岸及巫山、奉节、巴东3县城高边坡超深基础进行防治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6.
三峡水库塌岸预测评价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岸内外动力地质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塌岸.目前的塌岸预测方法比较多,但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不能很好的满足三峡这种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库岸的塌岸预测.本文开发了三峡水库塌岸预测评价系统,集成了多种塌岸预测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以选择1种或多种塌岸预测方法进行塌岸预测,并可以对同一岸坡采用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终塌岸宽度.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能较好的解决各方法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给出的最终塌岸预测结果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7.
由于库水位升降、风浪的冲刷、暴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必然引起库区两岸水位变动带一定范围内库岸边坡的失稳破坏,产生水库塌岸。本文是在对三峡库区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岸坡物质成分、岸坡坡角、库水位及波浪等因素,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物理模拟的手段,对三峡库区的典型塌岸演化模式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库水位恒定与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二者的塌岸演化模式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8.
一、涪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重庆市涪陵区地处三峡水库腹地,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6.3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9亩(1亩=1/15公顷,下同),土地垦殖率为22.31%。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区土壤侵蚀面积1563.7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3.16%;年流失泥土770.10万吨。其中石灰岩(喀斯  相似文献   
149.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 km,回波数据分成1 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江段密度最高,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2597.06±154.08)尾/dam3.从坝前到丰都,干流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支流资源量要比干流高.目标强度在-60~-50 dB的鱼体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50dB鱼体的平均目标强度在巴东-巫山江段最高,巫山-奉节江段及抱龙河次之.小型鱼体的大小在各江段没有统计学差异,中型和大型鱼体在巴东-巫山江段鱼体个体相对最大,万州-忠县江段以及小江、长滩河等水域鱼类个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0.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km,回波数据分成1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 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江段密度最高,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2597.06±154.08)尾/dam3。从坝前到丰都,干流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支流资源量要比干流高。目标强度在-60~-50dB的鱼体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50dB鱼体的平均目标强度在巴东-巫山江段最高,巫山-奉节江段及抱龙河次之。小型鱼体的大小在各江段没有统计学差异,中型和大型鱼体在巴东-巫山江段鱼体个体相对最大,万州-忠县江段以及小江、长滩河等水域鱼类个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