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22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21.
对等鞭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3011)、等鞭藻塔溪堤品系(Tahitian Isochrysis galban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ai)3株微藻种进行培养。NaHCO  相似文献   
222.
以塔胞藻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含有Pb(NO3)2的培养液对塔胞藻进行多轮培养,随后分析了处理后代的遗传学效应。结果发现,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体积在第1、2轮(9天为1轮)培养中均明显降低.而在第3轮培养时.藻细胞的繁殖和体积接近常态。而对处理后细胞内含物含量的分析表明.随着培养液中铅离子浓度增高.藻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叶绿素等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对可溶性糖、核酸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23.
微藻固定化培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24.
1微藻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微藻是介于陆地微生物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一类单细胞生物,与陆地微生物相比,微藻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25.
4株淡水微藻的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及其细胞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4株微藻(多芒藻Golenkinia sp.SHOU-F5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93,月牙藻Selenastrum sp.SHOUF119和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124)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适宜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下4株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结果表明:多芒藻,绿球藻SHOU-F93,月牙藻和绿球藻SHOU-F124的最适温度条件分别为29.5、19.3、21.5和24.3℃;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35.5、8.3、22.5和19.2μmol/(m2·s)。绿球藻SHOU-F93的色素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26%和20.90%,蛋白质较高的为绿球藻SHOU-F93和月牙藻,分别为32.64%和33.91%,月牙藻的总脂含量最高(23.74%)。4株微藻主要的脂肪酸为16∶0、18∶1n-9、18∶2n-6和18∶3n-3。依据4株微藻的细胞组成特点,后续可作为淡水饵料微藻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26.
耦合浮珠-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法用于微藻采收及油脂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微藻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开发高效低耗的微藻采收与油脂提取技术,该研究使用优化浮珠浮选工艺对小球藻进行采收,随后选取小球藻-表面层状聚合物浮珠聚集体进行破壁提油处理,并通过响应面优化破壁工艺,建立一种新型耦合浮珠-超声辅助溶剂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13 min,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例为4,微藻质量浓度为13.6 g/L,超声功率为254 W时,油脂提取效率较高,为18.91%。相比传统气浮法与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法,该法采收效率、细胞破壁效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分别为98.36%、90.19%和37.03%。因此,耦合浮珠-超声辅助溶剂萃取工艺是一种有效提取小球藻细胞中油脂的工艺。研究结果为微藻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7.
该研究选用肥壮蹄形藻(Kirchneriella obesa)为试验藻种,以秸秆过滤后牛场废水与BG11培养基的混合物为微藻培养液,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废水添加比、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通气量对微藻干重、氨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和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去除率的交互影响,通过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中心组合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牛场废水培养肥壮蹄形藻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废水添加比例26%、光照强度9 028 lx、光照时间21.5 h、通气量2.0 L/min。该研究采用优化工艺,在14d的培养周期末期,肥壮蹄形藻的干重达到了1.141g/L,废水中氨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65% 、99.15%、85.83%,响应值指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均在2%以内。各因素对目标值的交互作用关系为:废水添加比例和光照时间对肥壮蹄形藻干重的交互作用较强,废水添加比例和通气量对肥壮蹄形藻培养液中氨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均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而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仅对总磷去除率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该研究为牛场废水培养微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8.
文章综述了微藻资源的特性、营养成分、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微藻资源作为新型水产饲料原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微藻的应用与封闭式培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明 《齐鲁渔业》2000,17(5):22-25
微藻是一种微型单细胞植物,通常具有太阳能利用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890年荷兰细菌学家 Beijerrinck用培养细菌的方法进行小球藻(Chlorella)和其他单细胞绿藻的分离培养以来,微藻的培养研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Warburg(1919)曾报道过高密度培养小球藻来研究植物和光合作用,并由此发现某些种类的微藻其生物量每天可以增加几倍,并且粗蛋白的含量可达到50%以上。德国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微藻培养,其目的…  相似文献   
230.
《齐鲁渔业》2008,25(8):57-57
山东滨州港微藻养殖公司,作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微藻养殖企业是国内唯一能够规模化、工厂化养殖螺旋藻、小球藻、盐藻的公司。公司最新推出的富含EPA、DHA“海之源”牌小球藻活体浓缩液,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