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林业   805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119篇
  1291篇
综合类   2060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532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38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综述泽库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泽库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泽库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泽库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2.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沼泽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与硝态氮含量却显著增加。2)随退化程度加剧,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蛋白酶活性降低,且仅在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在0~2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各退化程度中,土壤脲酶、蛋白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仅在HD显著下降。4)退化程度和土层对4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对土壤硝酸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贡献率高达67.1%,其是驱动尕海沼泽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探讨了超声波降解管网水中微量氯仿的可行性 ,并初步研究了超声波对氯仿去除的反应级数以及pH值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影响超声作用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 :超声频率、超声功率、溶液初始浓度 ,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实验中超声波去除管网水中微量氯仿的最优条件为 :频率 83kHz、电功率 60W、初始浓度 64× 10 - 6 g L。  相似文献   
45.
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湿地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Monod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离散型水流流动模型.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特别是对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重要水力学问题的分析研究,改进传统的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方法.笔者提出的新的人工湿地结构参数推算方法,在设计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较传统设计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将对人工湿地工程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In many countries, irrigation water is usedfor several purposes other than irrigatingfield crops. In Sri Lanka, irrigationwater from canals, wells, and reservoirs isused for domestic purposes, industry,livestock, and fisheries, and it alsocontributes to sustain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policy makers and water managersin irrigation systems only take intoaccount water used for irrigating the fieldcrops and sometimes water used for domesticpurposes. Owing to the failure torecognize the different uses and users ofwater, the water in irrigation systems hasbeen undervalu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rrigation and aframework for valuing water for itsmultiple and often competing uses,especially focusing on water uses forecological services, in this case wetlands.The south coastal area of Sri Lanka wasselected as a site for a case study, including2,610 ha of irrigated area and adownstream wetland area of 2,250 ha whichhas five lagoons. This wetland areacombines coastal, marine and freshwaterecosystems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 inwhich distinct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coexist in a delicate balance. All users ofwater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their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identified. Thispaper discusses the policy and managementimplications of valuing water for competinguses.  相似文献   
47.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措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但由于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湿地萎缩,并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简述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造成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8.
变铅青链霉菌的DNA上存在着一种异常的修饰,使其在含有微量Fe~(++)的缓冲液中电泳时,双链DNA遭到降解。DNA的切割是位点特异性的。与已知修饰特征的DNA进行同步试验发现,变铅青链霉菌的这种特异性修饰与目前所发现的修饰系统(如DNA甲基化)均不相同,很可能是一种新的修饰系统。  相似文献   
4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26d和5.75d,施药3240g ai·hm^-23次时,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d,霜脲氰的残留量在马铃薯中低于0.0098mg·kg^-1,在土壤中为ND-0.0100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0.
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和苹果渣分别按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进行组合的48 h体外发酵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以及其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的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25%时,TVFA浓度均大于小麦秸比例为50%、75%、100%时。2)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组合的DMD逐渐降低,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组合各比例之间的DMD差异显著(P0.05)。3)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大豆皮组合的NDFD和ADFD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小麦秸与橘子皮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NDFD和ADFD最大。4)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当小麦秸比例为75%时,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与大豆皮、喷浆玉米皮的最优组合是75∶25。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最优组合是5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