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03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5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4年连续的定点、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保水能力在第3年后达到或超过次生植被的保水能力;香根草生物埂第2年后保水能力超过紫穗槐生物埂,第3年后无土壤侵蚀发生;紫穗槐 生物埂第2年即无土壤侵蚀发生;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降低土壤坡度的作用非常明显;种植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后,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技术适宜在黔中乃至全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性状对混选—混交育种体系的响应。两轮群体提高了产量、早熟性和降低了麦克隆值的平均数;扩大了纤维品质的变幅;增加了高产株率,但对改进抗枯黄萎病性不明显。一轮群体的效果低于二轮。两次混交扩大了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幅,增加了正末端的个体频率。一次混交的作用不及两次。早代混选相对缩小了群体变幅。一次混交后再经两代开放授粉和对一轮群体再混选,均表现出有益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栏稻苗期的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估山栏稻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山栏稻降低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并增加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同时,山栏稻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选山栏稻品种的隶属函数值为0.521和0.673。综合实验数据和田间观察,初步判断山栏稻苗期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4.
Prescribed burning is a common land management technique in many areas of the UK uplands. However, concern has been expressed at the impact of this management practice on carbon stocks and fluxes found in the carbon‐rich peat soils that underlie many of these areas. This study measured both carbon stocks and carbon fluxes from a chronosequence of prescribed burn sites in northern England. A range of carbon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above ground biomass and carbon stocks; 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 net ecosystem respiration (Reco) and photosynthesis (Pg) from closed chamber methods;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alysis of the CO2 data showed that burning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measured CO2 readings but that other factors such as month of sampling explaine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data. Carbon budget results showed that whereas all the plots were net sources of carbon, the most recent burn scars were smaller sources of carbon compared with the older burn scars, suggesting that burning of Calluna‐dominated landscapes leads to an ‘avoided loss’ of carbon. However, thi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did not lead to a transition to a carbon sink and that for carbon purposes, active peat‐forming conditions are desirable.  相似文献   
5.
分析深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及优势和潜力,提出深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及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2015年6~9月的太阳辐射和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湘南旱地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研究表明,6~9月,旱地土壤热通量季节和月变化都呈逐渐减少趋势;5和10 cm晴天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太阳净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5和10 cm土壤日均热通量与太阳日均净辐射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沛政  烟杉  高翔 《棉花学报》2002,14(3):154-157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抗旱、耐盐碱、矮杆棉花资源材料 ,经抗旱、耐盐碱、矮杆性鉴定和比较 ,选取了其中表现较好的 1 9份材料 ,进行了遗传相关和主成份分析 ,结果表明 :在 5 0 mmol· L- 1Na Cland1 0 0 mmol· L- 1Na Cl胁迫下的出苗率间呈正相关 ,抗盐性与产量间呈负相关 ;第一棉铃高度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抗旱、耐盐碱、矮杆棉花材料的前 6个因子贡献率达 86.5 % ,其分别为第一棉铃高度因子、果枝数因子、单株结铃数因子、矮杆因子、单铃重因子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RT-PCR获得一个编码棉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似蛋白全长的cDNA片段,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PK3的相似度达到82%,这个基因暂被命名为GhPK1。基因全编码区包括1038个核苷酸,编码346个氨基酸的蛋白。GhPK1的编码产物在265~270个氨基酸处有一个跨膜区并可能结合在内质网膜上。GhPK1在种子和纤维中的表达水平较其它组织高。另外,GhPK1的表达量在受到盐胁迫后上升,说明GhPK1可能参与了盐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9.
用7个F1代具高竞争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和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鄂棉15(对照)为材料,研究了F_2代及皮棉产量等经济性状的竞争优势,又对它们与株高等在艺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确选配亲本,能将高产、优质、早熟综合于一体,多代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384×361F_2,鄂荆1号(3247)×361F2显著优于对照,分别增产15.49%、12.16%,且纤维长度、早熟性与对照相近,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决定F_2代皮棉产量主要是单株铃数、衣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同一农艺性状对不同经济性状影响程度很不相同,每个经济性状一般都受1~3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它们之间,或它们与其他农艺性状互作所制约。在湖北生态条件下,高产、优质、早熟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代应具备棉抹较高,果位适中而果高偏低,纵横比较大,果枝夹角较小及主茎节距较大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配比对旱作土壤养分和油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分析、田间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旱作土壤条件下油用向日葵氮磷肥的吸肥特性和对氮磷肥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厚度(0~20cm)和(20~40cm)的土壤对养分的吸收呈现动态的变化特点,施氮270.0kg/hm2时吸收氮素分别为47.5和35.7mg/kg,相差24.8%;油葵产量为2 604.0kg/hm2,施磷100.05kg/hm2时吸收磷素分别为28.4和21.5mg/kg,相差24.2%,油葵产量为3 199.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