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68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55篇
  73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ECs) of suspensions containing 25 and 30 g kg-1 solids prepared from theelectrodialyzed clay fraction (< 2 μm in diameter) of latosol, yellow-brown soil, and black soil, dispersed invarious nitrate solutions having concentrations of 1 × 10-4/z mol L-1, where z is the valence, and in distilledwater, were measured at field strengths ranging from 14 kV cm-1 to 210 kV cm-1.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of the charge density and exchangeable ion composition on the surfaces of soil particles in the suspensions,and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EC-field strength curves of the various suspensions,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increment of EC (△EC) and/or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 can indicate the bonding strengthbetween cations and soil particles. The bonding strengths of various cations with the soils diminished in theorder: K+ > Zn2+ > Mg2+ = Ca2+ > Na+ for latosol, Ca2+ > Zn2+ > Mg2+ = K+ > Na+ for yellow-brownsoil, and Zn2+ >Ca2+ > Mg2+ > K+ > Na+ for black soil.  相似文献   
912.
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产三萜及其营养成分消耗的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产三萜的白桦悬浮系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白桦悬浮细胞生长与三萜积累的培养基种类和接种量的基础上,分析白桦悬浮细胞生长和三萜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同时考察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细胞内外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MS,NT,IS,WPM,1/2MS,B5 6种培养基和10~40 g·L-1接种量中,有利于白桦细胞生长和三萜生产的培养基为B5和接种量为20~30 g·L-1 FW;2)在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三萜的产量与细胞生物量是相偶联的,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三萜产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白桦细胞在第12天比生长速率达到最高0.18,三萜合成速率和比合成速率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73 mg·g-1和0.06;3)在白桦细胞培养的1个周期内,培养液中的蔗糖,NO3,NH+4和PO3-4在细胞培养的第9天基本被消耗掉,而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除NH4+在第3天达最高值外,其他营养成分均在第6天达最大值.由此可推断: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不足限制了细胞的快速增值和三萜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13.
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三萜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促进白桦三萜积累的拟茎点霉属的内生真菌诱导子添加到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研究40,100,40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对生长初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悬浮细胞干质量和三萜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的不同诱导方案均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三萜的积累,而细胞干质量积累却被抑制;其中最佳诱导条件为在指数生长期的白桦细胞中添加40μg·mL-1的真菌诱导子诱导1天,诱导后细胞中的三萜含量达29.47mg·g-1,比对照增长78%。在优化诱导条件下,考察培养液pH和电导率、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现真菌诱导后6~10h内,引发培养液的碱化和电导率的升高,特别是白桦细胞中PAL和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5.70倍和5.74倍。研究结果初步说明真菌引发白桦悬浮细胞的防御反应,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和氧迸发可能参与真菌诱导三萜的合成。  相似文献   
914.
通过对国内外人参属药用植物的悬浮培养及次生代谢调控研究的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萘乙酸(NAA)对悬浮细胞的诱导有促进作用,多胺(PA)和赤霉素(GA<,3>)是体细胞胚诱导的关键,Rhizobium rhizogenes KCTC 2744质粒能诱导人参愈伤组织产生毛状根;(2)...  相似文献   
915.
考虑到整车质量、轴荷转移以及动载冲击,引入等效载荷作为悬架试验台载荷边界条件设置的基本依据,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悬架试验台应力应变场分析模型;提出以13节点空间单元作为网格划分的基本单元,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求解该模型的数值方法.又在CATIA软件中实现该系统三维虚拟装配建模,进而在ANSYS/Workbench软件平台上得到该系统装配体强刚度分析结果.为悬架理论的实验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16.
以海岛棉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培养胚性细胞系。用含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混合酶液从新海3号、新海7号和282这3个品种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中游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液体浅层法培养仅见再生细胞的1次分裂;用含有低融点琼脂糖的KM8P培养基进行琼脂糖珠悬浮法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经几次分裂后产生再生细胞团  相似文献   
917.
在室内生测验证具有明显增效的基础上,通过对湿润分散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进行筛选,确定了25%甲维·虫酰肼悬浮剂的较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和田间药效进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表明,25%甲维·虫酰肼悬浮剂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质量技术标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虫酰肼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90~220g/hm2防治甘蓝甜菜夜蛾,防效可达61.31%~83.81%,不低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 g/hm2)、20%虫酰肼悬浮剂(280g/hm2)的防效,持效期达14 d.  相似文献   
918.
水泥钢丝网薄壳拱、单向悬挑(?)型结构,是一种新颍的结构型式。选择薄壳拱的轴线与压力线相吻合,拱内应力主要由压应力控制。故拱的厚度很薄,成为薄壳拱。薄壳拱支承在单向悬挑的(?)型结构上。由于薄壳拱重量很轻。使得单向悬挑结构造价低,技术上合理。这种结构有三大特点。其一,看台的前方、左方、右方没有任何蔽挡物阻碍视线。使得在看台上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楚地看到运动场各处的动态。其二,单向悬挑结构的可利用面积最大,在悬挑的相反方向不需设拉杆。故在由于后方有建筑物或其它原因不能设立拉杆时,此种结构更为理想。其三,建筑形式新颍别致,开阔庄重,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919.
在已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VisualBasic6.0和VBA实现系统设计。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易,改变了人工烦琐的计算过程,实现了给定参数输入并通过微机计算,用4种方式精确而迅速地输出主索、风缆索、吊杆长度等计算结果,以及桥型布置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920.
“止痢灵”(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混悬剂)用于治疗仔猪黄痢,白痢等疾病,每头仔猪口服1.0毫升,每日1次,连服3天,对仔猪白痢治愈率达96.44%,黄痢治愈率为79.86%。首次用量2.0毫升,一次用药后粪便转常率比首次量1.0毫升提高45.7%。与氯霉素相比,一次用药后粪便转常率提高33.53%,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