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9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5篇
  487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西北地区的进一步推进,该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当前退耕区农民所面临的新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其经济收入,为了解决退耕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在分析研究西北地区退耕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西北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及人们对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认识等问题,指出该区后续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优势的发挥、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通过产业链延长,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平地和坡地条件下,采用4种施肥水平对鄂马铃薯4号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不同施肥水平下对马铃薯淀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平地和坡地栽培马铃薯,其淀粉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施低肥时淀粉的含量较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淀粉含量随之下降;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平地较坡地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变化大,说明马铃薯淀粉除受施肥量影响外,还受地形、环境的影响,坡地存在水土流失,导致坡地比平地栽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低0.89%~3.86%.因此,合理栽培、适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重视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评价荔城区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全区中、低产耕地面积分别为2293.39公顷和1594.97公顷, 分别占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25.49%和17.72%; 中产耕地主要分布于北高和新度镇,而低产耕地则主要分布于北高镇; 中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缺钾限制、缺磷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中产耕地总面积的88.76%、18.26%、15.48%、8.18%、7.91%和6.53%,低产耕地主要限制因素为旱限制、缺钙限制、瘠瘦限制、障碍层限制、渍涝限制、盐碱限制和酸限制,分别占低产耕地总面积的96.98%、58.31%、54.89%、18.90%、18.47%、18.47%和16.28%。在中低产耕地及其障碍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中低产耕地的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的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鞠洪波  黄建文 《林业科学》2006,42(Z1):56-61
利用西昌市1996和2004年2期TM影像数据,对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西昌地区林地面积增长明显,草地面积迅速减少,耕地面积略有增长,耕地、林地和草地类型间的转化频繁;耕地景观随着斑块数和斑块密度的减少破碎度降低,而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度增加;耕地和林地斑块形状不规则性增强;就整体景观而言,西昌地区林地的优势度进一步提高,景观均匀度下降.建议在今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合理安排还林和还草任务,同时对退耕后耕地面积仍有增长的现象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林区汽车辅助制动系统——液体粘性辅助制动系统,详细介绍了其制动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制动性能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在两种典型的林区路况下该辅助制动系统作用时车辆系统动态响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区经济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区经济林的现状、特点与动态作了分析,并依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面积推算出工程造林对工程区经济林的贡献,预测了工程区经济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李世东  吴转颖 《林业科学》2002,38(3):154-159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四川省实施,2003年省厅对这项投资多.规模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且已实施5年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定点监测。文章在全面了解监测县本底和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分析,对工程开展5年来各项效益实施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永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和管理中,利用森林防火指挥系统、ArcGIS10.2和Google Earth的功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完成工程地块定位、落实勾绘、面积求算、编辑成图等工作。结果表明以上3种软件(系统)结合易学易用、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结果准确、在无地形图识图能力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工程小班、地块空间位置定位识别、管理。文章简述了地块勾绘,数据格式转换,创建自定义地理(坐标)变换,投影变换,设计小班、地块数据编辑成图的方法和步骤,以期在同类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