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2篇
  免费   2137篇
  国内免费   4170篇
林业   2249篇
农学   2055篇
基础科学   7012篇
  10953篇
综合类   11004篇
农作物   1059篇
水产渔业   1703篇
畜牧兽医   1139篇
园艺   617篇
植物保护   2898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652篇
  2022年   975篇
  2021年   1116篇
  2020年   1170篇
  2019年   1424篇
  2018年   1094篇
  2017年   1608篇
  2016年   2042篇
  2015年   1485篇
  2014年   1687篇
  2013年   2100篇
  2012年   2841篇
  2011年   2655篇
  2010年   2157篇
  2009年   1983篇
  2008年   1903篇
  2007年   2108篇
  2006年   1759篇
  2005年   1538篇
  2004年   1243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857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提高草业科学本科生创造性和独立性,要求学生完成喷灌系统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特点是公式多、难记忆、抽象和难掌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经常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各环节计算公式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多年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概括,分析设计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喷头布置和选型、轮灌组划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阐明各关键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期指导学生更好掌握草坪灌溉与排水课程,达到满足草坪草用水、节约用水、形成水动景观效果、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等目的。  相似文献   
992.
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水足迹动态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疏勒河地区生态用水不断被挤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也因缺水而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水足迹模型研究了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的水足迹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总水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足迹从2001年的772.537m3增加到2010年的1 304.476m3。疏勒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度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6.053增加到2010年的10.875,说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从2001年的0.447增加到2010年的0.747,说明疏勒河水资源利用压力虽处于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断上升。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种植面积均与农畜产品虚拟水足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未来还需从实施节水农业战略等方面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虚拟水贸易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蒸馏水水分、盐分胁迫等生态因子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了沙生针茅种子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蒸馏水浸泡种子,以60℃温水浸泡、自然降温至常温12h最好;(2)低温处理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不存在生理后熟因素影响;(3)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沙生针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率的PEG-6000浓度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15.9%和26.3%;(4)沙生针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Na2CO3处理下的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NaCl,表明沙生针茅种子对相同质量浓度的Na2CO3的耐受能力显著低于对NaCl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景电灌区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衰败现状,分析退化原因,提出优化改造模式,为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从而发挥可持续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目前呈严重衰败状态,尤其在个人管护的区域,残缺断代现象严重,部分地方甚至基本消失;2)病虫危害,耗水、胁地严重而被砍伐,耕地次生盐渍化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枯死,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是造成农田防护林衰败的主要原因;3)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廊坊(P.langfangg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鸣山大枣(Jujube minshan)等树种为该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适宜树种,可采用农田防护林杨树优势树种轮换、针叶常绿树种优化改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营造等模式对景电灌区农田防护林网进行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的改造,将对完善防护林体系,保障景泰绿洲的安全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风沙流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水分代谢的影响,2013年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和18 m/s 等6个风速处理风沙流(风沙流强度相应为1.00,28.30,63.28,111.82和172.93 g/cm·min)4次吹袭下3龄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频繁的风沙流吹袭,可以改变樟子松幼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但对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影响较小;2)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温度和日均光合速率、日均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18 m/s 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下降4.6%,1.8%,52.6%和56.3%;日均蒸腾速率、日均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趋于增加,18 m/s 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6%,75.0%和30.9%;3)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日最大光合速率和日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日最大胞间 CO2浓度趋于增加,15 m/s 以下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降低,15 m/s 以上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显著增加;4)在风沙流吹袭下,樟子松光合能力的降低主要源于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温度的下降以及叶片的机械损伤,而蒸腾速率的增加主要源于气孔导度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996.
997.
漯河市沙河湿地公园着重突出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还原沙河湿地生态景观,回归沙河自然湿地风貌,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资源,体现湿地景观的原真性为主题,通过梳理园区水系,营建丰富的水景景观。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建立生态护岸工程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发挥沙河湿地地表水分传输、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实现了对沙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998.
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活动是联系每个村民的纽带,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塑造和谐人居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岭南水乡村落中,公共空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由于受到城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公共空间及其承载的传统公共活动日渐式微。文章试图从分析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的现状及特点入手,解析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特征及现存的问题,结合聚龙村改造的实例,尝试探讨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优化措施,为岭南水乡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常华  赵宇  于益群  许德凯 《绿色科技》2015,(4):228-230,232
针对滦河水的水质特点 ,分三个水质时期分别进行了混凝小试、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中试试验 ,以运行成本、处理水质为前提 ,得出了不同水质时期的建议处理方式 :低温低浊期、常温常浊期采用预加氯工艺 ,高温高藻期使用预臭氧+活性炭工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Hyperion影像及盐碱地分布端元提取了鲁西北典型盐碱地光谱数据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探析,以证实光谱信息对于该区盐碱地研究的可用性。利用生成的原始及包络线去除的光谱曲线,分别从土壤电导率、土壤盐分含量及一系列诊断性指标入手,借助诊断性吸收波段对本区盐碱地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盐碱地兼具其他地点盐碱地光谱吸收共性及自身特性,证实了基于遥感光谱信息的盐碱地特性分析是可行的,可用于区域盐碱地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