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37篇
  427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土壤氮素含量与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稻、水田旱作和旱地全N平均含量依次为3.12±0.40g/kg、3.03±0.39g/kg、2.79±0.43g/kg2、.10±0.46g/kg。4种利用方式的MB-N含量分别为124.0±56.6mg/kg、96.4±39.2mg/kg、108.0±48.6mg/kg、75.2±30.5mg/kg。除水田旱作外,MB-N与全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N素盈余量依次为双季稻(105.0kg/hm2.a)>一季稻(75.1kg/hm2.a)>水田旱作油菜(64.5kg/hm2.a)>旱地苎麻(51.9kg/hm2.a)。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坡度效应,以便为退耕还林及坡耕地水保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上舍河小流域2000年55场有效降雨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杉木林地)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杉木林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侵蚀模数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植被盖度等相关显著。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耕地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杉木林分的次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径流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3.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10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关键性指标,是土壤环境、管理实践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和慢速湿润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湿润速度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杨、侧柏、油松、杏4种林地土壤>0.2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大,而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的分形维数D值较大,说明林地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与>0.2 mm,MWD,GMD和D值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主要胶结物质。团聚体稳定性在2种处理下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湿润对团聚体破坏大于慢速湿润,说明消散作用在土壤团聚体崩解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种源的文冠果为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前郭县和长岭县的不同土壤条件下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土、栗钙土是最适宜栽培和发展文冠果的土壤种类,含盐量小于0.2%的轻度盐碱地亦可以栽植;含盐量大于0.2%的土壤应谨慎选用,中、重度盐碱土不能栽种文冠果.  相似文献   
106.
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60,自引:17,他引:60  
通过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对缙云山4种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3.75倍,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2.22倍,常绿阔叶林有机质含量为楠竹林的1.53倍。枯落物蓄积量为16.21~32.42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最大持水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林(66.2 mm)>针阔混交林(57.52 mm)>常绿阔叶林(47.99 mm)>楠竹林(46.98 mm)。灌木林土壤饱和蓄水量最好,为266.48 mm;针阔混交林较好,为190.4 mm;常绿阔叶林次之,为186.8 mm;楠竹林最差,为1 74.8 mm。灌木林和针阔混交林较楠竹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应考虑营造灌木林和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7.
重庆市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对导水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饱和导水率,并运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与土壤物理因子和有机质的关系,以及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结果]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饱和导水率均高于荒地,其顺序为:林地农地草地,林地中天然林饱和导水率大于人工林;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负指数递减规律;饱和导水率与容重呈幂函数关系,与孔隙度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对饱和导水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论]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是容重、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其次,土壤机械组成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为区域内优化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种典型的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水分速测仪对2017,2018年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并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呈现出:山杏×侧柏混交林地(11.24%)退耕苜蓿草地(10.97%)自然荒地(10.66%)退耕林地(9.99%)柠条林地(9.55%)。②5种植被类型在0—200 cm土层依据有序聚类法可分为动态变化层(0—40 cm),利用层(40—100 cm)和弱利用层(100—200 cm)3个层次。在动态变化层(0—4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自然荒地(14.23%)最高,柠条林地(11.04%)最低;在利用层(40—100 cm):退耕苜蓿草地(12.16%)最高,柠条林地(9.15%)最低;在弱利用层(100—200 cm):自然荒地(10.81%)最高,退耕林地(8.61%)最低。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土层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出:退耕林地(19.9%)山杏×侧柏混交林地(21.3%)自然荒地(21.9%)退耕苜蓿草地(22.6%)柠条林地(23.6%)。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出:自然荒地(25%)退耕林地(25.2%)山杏×侧柏混交林地(26.5%)柠条林地(27.1%)退耕苜蓿草地(31.9%)。[结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低,在土层和时间上不稳定,山杏×侧柏混交林地较其他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更高,更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9.
Traditional soil and land appraisal on fadama lands in northeast Niger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As part of a study of recession farming on the 'fadama' lands on a segment of the Komadugu-Yobe floodplain,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farmers' perception of soil typ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farmers are clearly aware of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type on the fadama and they possess unique skills in managing their farm lands. The farmers classify fadama soils for recession farming by assessing soil texture and soil drainage conditions by feel and observation. Integrating such local knowledge into soil surveys will lead to better practical definition of mapping units and give soil names that have more meaning for the farmers.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