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605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101篇
  454篇
综合类   92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弘扬湿地文化。从科普宣教规划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以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规划方面分为科普宣教布局、整体结构规划和循序渐进引导规划,形式方面主要分为博览展示、解说系统和参与体验,实施方案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82.
在分析昆山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昆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空间上将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划分为西北部湖荡湿地景观区、北部水产养殖湿地景观区和南部水乡古镇特色湿地景观区3个保护与利用功能区,提出了健全湿地保护等级体系、加快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健全湿地公园体系、健全湿地污染整治体系等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措施,并从组织管理、法制建设、生态监测、资金保障、宣传教育、风险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实现全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3.
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本底资料,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全氮(0.06 g/kg)、水解氮(17.90 mg/kg)、全磷(0.02 g/kg)均处于国家六级水平;全钾(20.53 g/kg)、有效钾(512.96 mg/kg)分别处于国家二级和一级水平;有机质含量表现下部(23.32 g/kg)>中部(17.93 g/kg)>上部(14.41 g/kg),差异显著;氮、磷、钾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84.
在全面分析西藏湿地资源特点基础上,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湿地保护建设主要目标,并考虑与现有规划相衔接等因素,将西藏湿地分为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5.
明确了与标牌相关的几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提出了标牌、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就标牌分类和设计的材料、样式、色彩、内容、位置、文字与符号等元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利用系列标牌进行主题宣教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6.
湿地植被需水量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湿地植被正常生长,保障湿地系统生态功能正常发挥所需的水量。选取鄱阳湖流域8种典型湿地植物:藜蒿、菖蒲、美人蕉、茭白、高秆灯芯草、西伯利亚鸢尾、白莲、莲藕,于2013年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人工湿地试验场开展试验,分析了不同湿地植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及其生育阶段和日变化规律,得到不同湿地植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需水高峰期的5-10月,8种湿地植被日均需水量变化范围为4.3~6.1mm,其中菖蒲最高为6.1mm,白莲最低为4.3mm。经测定,湿地日均渗漏量为1.3mm;全生育期湿地植被需水量变化范围为800~1 125.6mm,是平均值的0.86倍至1.21倍;8种湿地植物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变化范围为1.8~2.4,其中菖蒲最高为2.4,白莲和莲藕最低为1.8,而藜蒿、高杆灯芯草和西伯利亚鸢尾的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2.0左右,对照处理作物系数保持在1.7。本文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流域不同湿地植物需水规律分析及其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不同水深的洞庭湖区芦苇对湖泊中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在降低湖水磷含量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生长旺季,浅水区和深水区的芦苇根区总磷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5%和25%以上,表层去除率分别为35% 和20%;在枯萎期,根区的总磷去除率也能分别达到30%和20%以上,表层仍能保持15%。结果表明,通过适时收割 芦苇,可有效降低湖水中总磷含量。  相似文献   
88.
通过定点观测及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芦苇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征.结果表明:(1)芦苇各生长指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生物量、叶面积、株高、株径可以较好地反映芦苇的综合状况,即可以用来评价芦苇生长情况.密度增加是芦苇群落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2)适时适当的火烧处理可以起到积极的生态作用,促使芦苇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上都表现出优势,促使芦苇更早进入生长发育,并且较早地进入生殖生长期.(3)收割处理可移除地表枯落物,使地上植被具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去竞争水肥气热等资源,而对芦苇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不同留茬高度对芦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4)芦苇的盖度、株径、叶片个数、分节数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它们作为芦苇的基本形态指标是较为稳定的,生态可塑性小;而芦苇种群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密度不稳定,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89.
采用线路踏查与样地调查法对广州市湿地植被进行研究,利用重要值、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湿地植被共125科224属362种,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和蝶形花科.沿海及海岸湿地植被以马唐、茳芏、芦苇和弓果黍为主;河流湿地植被以马唐为优势物种;人工湿地主要植被为荷花、马唐、狗牙根和弓果黍.各湿地类型植被多样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沿海及海岸湿地,其余3项指标大小均为沿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但差异不显著.并提出湿地植被保护建议: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制定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规划;建立高效共管机制;加强湿地植被研究与监测,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0.
  1. The worldwide reduction in wetlands has led to the large‐scale decline of wetland‐dependent species. In Australia, to redress some of the decline, partial restoration of the hydrology of a small number of wetlands has been attempted using allo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water.
  2. A common goal of the watering is the maintenance and enhancement of native fish communities, which historically have included populations of the salt tolerant Murray hardyhead (Craterocephalus fluviatilis), a small, short‐lived fish, endemic to the lower Murray–Darling Basin.
  3. Despite the addition of environmental water to several sites at which the species is known to persist, populations continue to decline. This decline is, at least in part, suspected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alinities that conflict with the breeding ecology and survival of early life stages.
  4. Here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egg hatch rate and the upper salinity tolerance of larval and juvenile Murray hardyhead was determin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eggs were vulnerable to elevated salinities, whereas juveniles were capable of tolerating salinities up to 105 ppt.
  5.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brackish wetlands managed for Murray hardyhead should be maintained, where possible, between 12 and 45 ppt. Such a salinity regime will necessitate less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salinity, and a reduced volume of environmental water, providing both environmental and fiscal benefits.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benefits of investment in target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