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9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林业   388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283篇
  1744篇
综合类   1378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2.
橡胶树种苗培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强光照射,但光照强度对橡胶树幼苗叶片生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橡胶树品系GT1的实生苗为材料,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测定其淡绿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橡胶树淡绿期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呈现上升规律,同时过氧化物的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清除的作用,1 000μmol/m2·s的高光照强度并没有对橡胶树叶片造成伤害。说明200~400μmol/(m2·s)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合橡胶树苗淡绿期叶片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43.
自然降雨对广西赤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然降雨对赤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为赤红壤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测定2020年5—10月次降雨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赤红壤坡耕地(蔗地)、撂荒地和裸地的产流产沙量,结合降雨特征分析,探讨降雨特征及分布对赤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 ①2020年5—10月,坡面径流和侵蚀量整体上表现为:裸地>蔗地>撂荒地,不同处理下坡面径流和侵蚀均主要集中在8月,其中撂荒地径流和侵蚀各月差异相对较小。②不同处理次降雨降雨量与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雨历时显著影响蔗地和撂荒地坡面径流量。中雨和暴雨降雨等级占观测期内侵蚀性降雨总量的70.9%,其产生的径流量占蔗地、裸地和撂荒地处理坡面径流量的68.2%,78.6%和67.8%;暴雨降雨等级是坡面侵蚀量的主要来源,占不同处理下总侵蚀量的63.8%~83.4%。[结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赤红壤坡地区域,与裸地相比,蔗地和撂荒地能够有效减小坡面产流产沙量,且撂荒地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降雨量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最关键的因子,中雨和暴雨降雨等级是坡面径流和侵蚀的主要来源,坡面径流和侵蚀分布特征受降雨分布和降雨频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不同植物模式(混草、花草、灌草、乔草)及配置比例对生产建设项目人工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人工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记录2019年1—12月自然降雨,研究4种植物模式的产流产沙特点,揭示4种植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 ①观测期内总降雨量为1 052.73 mm,总降雨历时为845.1 h,7月降雨量最大,2月降雨历时最长,降雨集中在1—7月,以中雨、大雨、暴雨为主。②每场降雨产流差异大,产流月季差异大,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在中雨、大雨和暴雨情况。③每场降雨及月、季降雨之间产沙差异大,3月产沙最大,产沙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中雨、大雨和暴雨。④以花草模式为对照,每场降雨条件下灌草模式的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的减沙率最大,月降雨累计条件下,混草模式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减沙率最大,不同降雨等级累积和全年累积条件下,乔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最大。[结论] 植被恢复初期,受植被覆盖度差异影响,乔草模式、混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较大,具有较好的固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准确拟定侵蚀性降雨阈值,区分侵蚀性与非侵蚀性降雨事件,为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预报的工作量以及区域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北京市房山区布设中国5个水蚀二级区典型土壤休闲小区,收集各小区2006—2019年的产流产沙监测资料,利用降雨侵蚀力偏差法分析各小区的侵蚀性降雨量(P)和最大30 min雨强(I30)阈值。[结果] ①相比P阈值,I30在识别侵蚀性降雨方面更为有效。②黑土和褐土小区侵蚀性降雨阈值较高,二者P阈值均为10.0 mm,I30阈值均为10.2 mm/h;黄土小区次之,其PI30阈值分别为9.5 mm和8.9 mm/h。紫色土与红壤小区较低,二者的P阈值分别为5.4和6.1 mm,I30阈值分别为3.2和5.2 mm/h。③各径流小区的监测资料年限达到12 a时,侵蚀性降雨阈值才可达到稳定。[结论] 不同地区土壤的侵蚀性降雨阈值存在较大差异。侵蚀性降雨阈值不仅受土壤自身特性如粒径分布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还与当地的气候状况如降雨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条块分割、田埂密集是海河平原农田的典型特征,科学认知田埂作用下的农田产流规律对解析平原区水循环演变过程至关重要。目前,流域尺度的农田产流规律的研究较少,关于降雨特征-田埂高度-农田产流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还不明晰,田埂作用下的农田产流规律是平原区水循环演变解析的薄弱环节。该研究基于CMOPRH遥感降水数据产品分析了海河平原场次降雨特征,并以Smith & Parlange入渗模型为核心构建农田积水产流模型,模拟海河平原降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1)海河平原场次降雨总量以小于25 mm为主,占降雨总场次的95%,10 h以内的场次降雨占比为96%,降雨总量和降雨强度由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减;2)在2008-2019年降雨条件下,模拟无田埂、10 cm田埂、12 cm田埂、15 cm田埂四种情景的农田年均产流量,结果分别为62.4亿m3/a、19.7亿m3/a、13.1亿m3/a、5亿m3/a;3)田埂高度已知的条件下,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农田产流的关键因素,以降雨历时为横坐标、降雨强度为纵坐标,可以通过拟合反比例函数曲线划分一场降雨是否产流;4)根据海河平原历史农田面积变化估算,2000年海河平原农田产流量相对1979年减少10.2亿m3,2016年农田产流量相对2000年减少5.1亿m3。该研究定量解析了降雨特征、田埂高度对农田产流的影响,为解析海河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衰减原因提供了重要的规律认知。  相似文献   
147.
为定量揭示淤地坝措施配置对黄丘区小流域暴雨径流形成及演进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小流域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淤地坝措施布设情景下(无坝、单坝、双坝)小流域不同断面径流的水动力、侵蚀动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含沙量整体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大,无淤地坝布设情景下径流量增幅为114.60 cm3/s,双坝情景的径流量增幅仅有70.11 cm3/s;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径流演进过程的影响显著,淤地坝布设后径流流态由主要的紊流-缓流变为以层流-缓流为主,雷诺数Re减小幅度达到12.04%~85.85%;动力参数中径流功率ω和雷诺数Re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好描述不同淤地坝布设下侵蚀产沙的动力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流域暴雨径流过程及成灾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调控径流过程的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与降水在地表和土壤中的分配密切相关。该研究为明确耕作方式对黑土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的作用,利用时域反射仪原位动态监测吉林南部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翻耕(CT)和免耕(NT)下玉米生育期含水率,通过7个指标量化两种耕作管理下土壤水分对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小且持续时间短和降雨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降雨强度大的3类降雨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CT初始含水率较低,0~2.5、2.5~5和5~10 cm累积增加含水量(ASWI)显著高于NT;随土壤深度增加,CT的ASWI明显下降,而NT基本稳定。2)多数情况下,NT下相邻土层累积增加含水率之比(RSWI)大于100%,而CT低于100%。3)高降雨强度下NT相邻土层对降雨事件的响应时间(DRTlayer)平均值和异常值为负值的频率较多,说明NT下更易发生优先流。因此,极端降雨下NT土壤水分响应更剧烈,有利于降水向下层土壤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形成。  相似文献   
149.
宁夏沿黄城市带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区域干旱驱动机制,对进一步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1995—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彭曼蒙特斯模型(P-M模型)和标准降雨蒸散指数(SPEI)获得区域潜在蒸散发量和干旱指数,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研究区干旱时间变化周期,利用冗余分析法定量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干旱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在季节尺度上,单季旱发生频繁,以春季和秋季发生为主,自北向南整体呈现由高到底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整体以0.013/10 a速率呈湿润化趋势;(2)在年尺度上干旱的下降趋势具有全域性,自北向南呈现由高到底的趋势;(3)宁夏沿黄城市带SPEI-12值在研究时段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3种突变检测函数,确定2008年出现异常值,这与降水分布一致;(4)各环境因子对SPEI指数的解释率均在75%以上,降水量、温度、地表净辐射是驱动SPEI值主要环境因子。其中,降水量对SPEI的贡献率最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究以林业为主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与权衡特征,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性,为今后林业县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依据。应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相关性分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评估及分析了慈利县长时间序列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内部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慈利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增长趋势,林地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相对较高。(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慈利县的东部、中部、西北部和南部,价值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 中部、南部和西北部区域价值上升较为明显。(3)协同关系在慈利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活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综上,近40年来慈利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未来应将生态保护重心放在林地的生态质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