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534篇
  390篇
综合类   58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目前高速精密播种的发展需求,研制了2BDY-9型高速气吹式精密播种机,介绍了该机的整机结构、工作部件的设计以及主要技术参数。该机采用的气吹充种和清种,适用高速精密作业,在黑龙江垦区的建三江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田间试验,作业速度达9km/h,排种合格率为88%,能够较好地达到东北、西北地区精密播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92.
根据目前国内外精播机缺少监控系统的现状,在充分考虑了各种精播机田间作业条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气力式玉米精播机种肥监控系统。从电路功能上实现了种子已播数的统计、种子堵塞报警、缺种报警、重播报警、漏播报警,以及肥料的缺肥报警、堵塞报警指示;系统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故障所在的具体位置,避免了种子施播断条现象的发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误报率低,性能稳定可靠,对农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在线射流混药浓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在线射流混药存在的混药比可调范围窄、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实现射流混药的精确、智能控制,以LabVIEW为开发环境,设计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以TI公司控制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设计下位机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数据的共享.上位机可实现数据的输入与数据的显示及存储,下位机负责射流混药器水流量与药流量的独立控制,通过电动机转速与水流量的标定试验拟合得两者函数关系,通过电控阀控制电压与药流量的标定试验拟合得两者函数关系.基于此控制系统,研究了在不同混药比状况下射流混药器进水量及进药量的控制精度.通过水流量控制跟踪性能、药液吸入量随水流量变化、药原液控制跟踪性能等试验表明,水流量控制相对误差在2%以内,药流量控制相对误差在3%以内;设置混药控制系统,可获得适合实用的混药比值,显著(数十倍)增加混药比调节宽度.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小粒径种子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宁  廖庆喜 《中国农机化》2012,(1):93-96,103
小粒径种子作物在我国作物种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播种方式大致可分为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小粒径种子穴盘育苗播种和直播(包括撒播、条播、穴播、精播)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播种作业方式的特点,并提出了我国小粒径种子播种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远程监测农作物叶绿素含量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结合光谱技术,运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测量油菜叶绿素含量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化学方法测量叶绿素分析时间长、不便于无损测量的问题,打破了实验室检测的惯例。建立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测量系统,实现了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对精确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排种器的性能是实现精量播种的关键因素。介绍水平网盘式、窝眼轮式、指夹式、垂直勺轮式、气吸式、气压式、气吹式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比较各排种器的性能,为精量排种器的设计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7.
An innovative inoculation process, involving the drilling of a trunk hole in 3 year-old olive trees and injecting a dense conidial suspensio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was developed to study differentiation in foliar symptom expression between olive cultivars tolerant or susceptible to the pathoge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V. dahliae conidia could be translocated and colonize the xylem at the same distance above and below the point of trunk injection in both cultivars. However, the pathogen could be subsequently isolated 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ercentages in susceptible cv. Amphissis compared to the tolerant cv. Kalamon, indicating operation of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the vascular phase of the disease. Consequently symptom development in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 was at least sixfold more intensive compared to the tolerant cultivar, 6–11 months after trunk inoculation. Perennial olive orchard experiments, aimed at selecting Verticillium-resistant root-stocks, were conducted by applying the novel method in 2–3 year-old root-stock suckers of Amphissis olive trees and in the tolerant cvs Lianolia of Corfu and Koroneiki. It was indicated that potentially resistant root-stocks could be obtained following the trunk drilling technique. Resistanc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vs Amphissis and Kalamon was further verified through root inoculation by various V. dahliae microsclerotial concentrations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unk drilling inoculation procedure is equally efficient in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olives to Verticillium wilt. The trunk inoculation procedure could be useful in selecting and screening root-stocks for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and other vascular pathogens and could elucidate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woody plants against vascular wilt diseases.  相似文献   
998.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方式,精准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新疆兵团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在试验区开展的精准棉花种植研究工作中采用的技术思想、方法、手段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从精准农业种植系统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实施系统3个技术环节入手,分析和评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然后,结合新疆农业生产自主开发及引进的系列数字农业技术软件产品,在以往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基于GIS的农田资源和生产管理、土壤养分管理与变量施肥决策、农田变量灌溉决策、病虫害防治及测报等功能为一体的,适合新疆本地的精准农业技术平台,进行棉花精准种植信息系统集成软件设计与开发,可为新疆及其他地区棉花精准种植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精准饲养技术评估生长育肥猪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华  PomarC  杨公社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8):3840-3849
 【目的】通过测定日粮赖氨酸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体蛋白沉积的影响,评定生长育肥猪个体赖氨酸的日需要量,为精准饲养营养需要量的估计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按每日赖氨酸维持需要为0.036×BW0.75,蛋白质的需要量为体增重的16%(其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7%,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存留率为72%)计算生长育肥猪赖氨酸预期日需要量,以该需要量的60%—110%设计6个赖氨酸水平组;(28 ± 2.2)kg的生长猪和(68±5.8)kg的育肥猪各60头,每个群体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10头,试验期28 d。智能精准饲喂器将配制的4种预混日粮以不同比例混合,得到每头猪每日相应赖氨酸水平的日粮。【结果】当生长育肥猪日粮赖氨酸供给量由预期日需要量的60%增加至110%时,日增重、蛋白沉积及饲料转化率呈增加趋势,且生长猪的日增重、蛋白沉积及饲料转化率在赖氨酸供给量达需要量的100%时出现平台阶段。赖氨酸摄入量差值分析发现,当生长猪和育肥猪赖氨酸的供给量达预期日需要量的110%时,赖氨酸摄入量差值最接近于0。精准饲养与传统三阶段饲养相比,25—55 kg生长猪氮、磷的摄入量及排泄量分别减少13%和35%以上;68—100 kg育肥猪氮、磷的摄入量及排泄量分别减少约10%和20%。【结论】在体重25—55 kg生长阶段,精准评估每头猪只每天的赖氨酸需要量方法准确;而对体重68—100 kg的实验猪,该方法可能低估了赖氨酸需要量。此外,精准饲养可以显著降低氮、磷的摄入量和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00.
2012—2014年在甘肃沿黄灌区所属的景泰县开展春小麦宽幅条播试验,单行种子播幅10 cm。用SPSS19.0中的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了春小麦宽幅播种下行距、播量二因子与产量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表明,行距与播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交互作用,随行距变小,获得高产的播量相应增大。播量在383 kg·hm~(-2)时行距变化对产量没有影响,而以此为界在高低不同的播量下行距对产量的效应方向相反。小行距配合较高播量可获得更高产量,产量最高组合为行距18 cm、播量526 kg·hm~(-2)。纯收益最高的组合为行距28 cm、播量263 kg·hm~(-2),与最高纯收益99%以上相似的组合有两个:一是行距28 cm、播量263~309 kg·hm~(-2),二是行距18 cm、播量478~527 kg·hm~(-2)。在试验范围内,严重减产情况出现在最大行距与最高播量组合及其附近,其次出现在最小行距与最低播量组合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