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163篇
基础科学   58篇
  967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263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pH和氧气条件下土壤古菌与海洋古菌的竞争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和氧气是古菌氨氧化活性的关键限制因子。然而,复杂土壤中不同古菌生态型(土壤古菌和海洋古菌)对pH和氧气的竞争适应规律尚未有相关报道。选择活性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为类海洋古菌Group1.1a-associated的酸性森林土( pH5.40)和活性氨氧化古菌为土壤类古菌Group 1.1b的碱性水稻土( pH8.02),调节混合土壤pH和氧气浓度;设置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实验,通过微宇宙室内培养,监测土壤硝化强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和454高通量测序研究pH和氧气对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H3.8下没有硝化作用发生,而pH6.0和7.6则发生了强烈硝化作用,且高氧环境下硝化作用强于低氧环境;加底物培养后,氨氧化古菌数量明显增加;活性氨氧化古菌几乎全为土壤类古菌Group 1.1b。研究表明:尽管氧气对硝化作用也有一定影响,但pH是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与类海洋古菌相比,土壤类古菌Group?1.1b更能适应高氧和低氧的碱性土壤环境,因此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2.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耕地地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影响下红壤地力提升效果,对实现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闲(F)、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秸秆还田(NPKS)、无机肥配施生石灰(NPKL)、无机肥配施骨粉有机肥(NPKA)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NPKC)等改良措施下不同土层和改良年限土壤中pH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微孔板荧光法比较了土壤中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与CK相比,2020年NPKC处理0~20 cm土层中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分别提高了73%、29%、61%和1 847%,同时该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参与碳循环α-1,4-葡糖苷酶(αG)、β-1,4-葡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参与氮循环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活性。相关分析表明,SOM与αG、βG、βX、CBH和NAG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 < 0.01),pH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1)。改良措施对0~20 cm土层酶活性的影响大于20~40 cm。2019年,NPKA处理0~2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较CK提高了352%,而在20~4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仅较CK提高了2%。此外,不同改良措施土壤中ACP酶活性也呈现出随改良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升红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贫瘠红壤地力提升的有效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不同紫甘蓝花青素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基智能指示膜性能的影响,提高指示膜的综合包装性能,考察指示膜对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的监测效果。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添加紫甘蓝花青素(Purple Cabbage Anthocyanins,PCA)制备指示膜,对其结构、热性能、机械性能、色度及其稳定性和pH敏感性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结果表明: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膜,含有4%(质量分数紫甘蓝花青素的指示膜,拉伸强度从2.46 MPa增加到3.77 MPa,断裂伸长率从105%增加到131%;与标准白的色差从21.23增加到52.88,指示膜明度降低,色度偏黄绿色,结晶温度比SPI膜升高了3 ℃。指示膜的色度在常温下5 d内不出现可视性色差,但pH敏感性强。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指示膜的颜色随着牛乳变质由绿变红,指示膜与原始膜的色差变化与巴氏杀菌乳的pH值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色差可视。因此,该指示膜具有监测巴氏杀菌乳腐败过程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4.
105.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H 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 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 7.0和pH 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7.
研究淮安市不同农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土壤p 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p H值在5.4~8.1,平均值7.0,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0.8个单位;1982—2013年,土壤p H值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3年,土壤p H值基本趋于稳定。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其次作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导致根际土壤p H值降低。另外,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也会引起土壤p 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8.
渝东南土壤pH值与烟叶主要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及烟叶成分进行分析,明确土壤pH值对渝东南烟区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以渝东南典型烟区彭水、武隆两县149份土壤样品及其对应的烤后中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别对植烟土壤pH、中部烟叶全钾、全磷、全氯、B 、Mn、Fe 、Cu、Ni、As等元素含量分布特性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彭水、武隆两县植烟土壤以酸性土壤(4.5<pH≤5.0)为主,最适宜烤烟种植的pH所占比例分别为26.2% 、36.8%,不同乡镇间土壤pH值总体差异性不大;(2)两县烟叶中各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总体变异幅度以Cu、As、全氯、Mn较大,以全磷最小,且不同乡镇之间烟叶各元素含量不尽相同;(3)土壤pH值与中部烟叶各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全磷含量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Mn、Cu含量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Ni含量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渝东南烟区植烟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通过改良酸化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09.
针对传统土壤pH值检测技术手段落后、数据实时性差且无法与检测现场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检测设备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土壤pH值快速检测系统.集成土壤pH值参数快速检测、实时显示、远程传输等技术于一体,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微控制器STM32F103RBT6为核心处理芯片,ZA-SOPH-A101为土壤pH值检测传感器,以GPRS网络为载体实现了现场检测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实现了现场土壤pH数据的快速检测以及实时远程传输,并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可靠性好等特点,满足土壤pH值快速检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酸氢钠对肠道内容物pH、消化蛋白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消化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0.5%,2.5%,5%NaHCO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33d。试验期末采集各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食糜及粪便,测定各段食糜和粪便的pH、肌胃食糜的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食糜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以及回肠和盲肠食糜中菌群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计算回肠、盲肠食糜的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结果】1)饲粮中添加0.1%和0.5%的碳酸氢钠对蛋鸡肠道各段pH无显著影响,而饲粮中添加2.5%和5%的碳酸氢钠可显著提高蛋鸡肌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以及粪便的pH(P0.05)。2)饲粮中添加2.5%和5%的碳酸氢钠可显著降低肌胃中胃蛋白酶、十二指肠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3)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改变蛋鸡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论】饲粮中添加高剂量的碳酸氢钠(2.5%和5%)显著影响蛋鸡消化道内环境,降低蛋鸡的蛋白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