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62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3篇
  59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四种有机物料对Pb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性质特征以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选用四种农林废弃物或其加工产物(锯末生物炭、玉米秸秆、鸡粪、食用菌菌渣),利用SEM、FTIR等方法对其形态和官能团进行表征,并通过对Pb~(2+)的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pH、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材料均能够有效吸附Pb~(2+),但吸附特性有一定差异。生物炭、秸秆、鸡粪最佳pH为5,且受pH影响较大;菌渣最佳pH为2,受pH影响不大。25℃、pH 5时四种材料均能较快地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变化数据均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等温方程,其中生物炭的饱和吸附量远高于其他三种材料,达到411.52 mg·g~(-1),秸秆、鸡粪、菌渣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0.90、41.82、115.65 mg·g~(-1)。  相似文献   
122.
吴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41-5843,5856
[目的]为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天然保健品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水杨酸法检测多糖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在50~250μg/ml范围内,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对·OH和O2^-·的清除率上升;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与硒含量成正比,而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对O2^-·的清除效果明显好于富硒平菇多糖。[结论]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3.
为了对我国青藏高原黄金菇的食用、营养、药用价值和安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以为黄金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研基础数据,采用国标法,对黄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糖等主要营养成份、矿物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维生素、活性成分多糖以及重金属元素等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同步检测的香菇和双孢蘑菇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香菇和双孢蘑菇相比,黄金菇具有高含量的粗蛋白、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此外,黄金菇的粗多糖含量略高于香菇,但低于双孢蘑菇。黄金菇4种重金属铅、镉、砷和汞的含量均远远高于香菇和双孢蘑菇,其中铅和砷含量尚在国标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之内,而镉和汞含量均超过了国标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黄金菇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稀菌根食用菌,但重金属元素超标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4.
离子束注人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束是一束具有能量的带电粒子.注入细胞内可引发染色体变异。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以变异率高、变异谱宽、变异稳定快、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育种和外源DNA大分子转导。在食用茵诱变育种方面选育了耐高温的杏鲍菇、阿魏菇,优质生物转化率高的白金针、鸡腿菇、姬松茸,经济高效的灵芝漆酶茵株,多糖含量显著提高的香菇、猴头菇、阿魏菇等优质菌株,与茵丝体生长速度和生物转达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5.
壳聚糖复合膜对草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涂膜材料,按照L9(34)正交试验制作了不同含量配比的复合膜涂膜草菇,在15℃条件下对草菇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膜的膜特性良好,可有效保持草菇的感官质量,降低失重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及Vc含量的损失.壳聚糖的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聚糖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1.0%的壳聚糖、5.0%的大豆分离蛋白、0.6%的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26.
杏鲍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子实体,杏鲍菇副产物,杏鲍菇培养基副产物和杏鲍菇副产物发酵制品为原料,对四种原料热水和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试验中采用了三种体外抗氧化试验对其进行评估: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对Fe2+催化的脂质过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杏鲍菇副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低于杏鲍菇子实体,但是经过发酵后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7.
嘉兴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嘉兴市食用菌产业的调查,简要展示了近五年的食用菌生产发展情况,着重阐述了嘉兴市目前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针对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8.
培养料添加保水剂对平菇出菇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栽培料后期失水,因而影响了出菇。为了提高产量,必须对栽培料进行补水。以何适2000、特平抗黑、H600平菇品种为试材,用玉米作为培养料,在相同条件下接种,研究培养料中添加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时间及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添加保水剂后,菌丝生长较好,出菇时间提前,污染率降低,并且能减少栽培过程中的浇水次数,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其中,特平抗黑品种使用保水剂效果最好,其菌丝生长最旺盛,污染率最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9.
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获得干燥时间短、产品质量高的蘑菇制品,采用微波冷冻干燥技术对双孢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其在不同微波比功率(0.25,0.5,0.75 W/g)和系统压强(50,100,150 Pa)下的干燥曲线、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复水比、收缩率、白度、维生素C保存率、能耗及基于模糊数学推理法下感官评定的变化规律;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了适用于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的数学模型;基于干燥能耗、干燥时间及部分品质指标对不同条件下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过程进行加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波比功率对干燥速率及干制品物理品质指标影响比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更显著(P0.05);系统压强对干制品营养含量指标、干燥能耗以及感官评定的影响比对干燥特性的影响显著(P0.05);采用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能够准确(R20.9)描述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双孢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10-10 m2/s数量级且受微波比功率影响更明显(P0.05);微波比功率和系统压强过高会造成双孢菇干制产品不被消费者接受;当微波比功率和系统压强分别为0.25 W/g和100 Pa时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的综合评分值最高为0.67847,该条件较适合应用于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中。研究探索了不同微波冷冻干燥条件下双孢菇干燥及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菇微波冷冻干燥较优工艺参数组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菌渣添加量对污染土壤Pb、Zn形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3种菌渣添加量对水稻3个生育期土壤Pb、Zn形态的变化、水稻籽粒Pb、Zn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菌渣的适宜添加量,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应用和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菌渣处理可以降低土壤交换态Pb、Zn含量,且随着生育期逐步减少,提高土壤碳酸盐结合态Pb、Zn含量,以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0%菌渣处理,再次是5%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产量,但是不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添加10%菌渣处理的千粒重和产量均达最高,其次是15%的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对降低水稻籽粒Pb、Zn含量效果明显,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10%菌渣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