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5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林业   294篇
农学   314篇
基础科学   56篇
  2378篇
综合类   1817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628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32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放线菌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及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体培养及温室连作草莓土壤修复试验,从自毒物质降解角度研究了4株放线菌对草莓连作障碍的修复作用及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7 d后4株供试放线菌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率达到97.6%~98.7%。同样,在温室连作条件下,4种供试放线菌制剂对草莓根区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与对照相比,在草莓种植结束时,251、252、40号菌剂处理的草莓根区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显著下降。供试放线菌接种处理后,草莓根系总重量及新根较对照分别增加28.5%~50.4%及25.7%~80.2%,表明其对草莓根系生长和新根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菌剂还能有效降低草莓植株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对防效达到51.9%~56.3%。但他们对连作温室草莓植株总重量、叶面积及叶片PPO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2.
以岭头单丛茶树品种晒青毛茶为材料进行后发酵加工陈香茶,重点跟踪研究后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种群、主要生化成分及主导酶类的变化并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产黄青霉和黑曲霉为主。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游离氨基酸等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茶褐素逐步增加;果胶酶、纤维素酶等促进茶叶品质形成的酶类在后发酵一翻(4 d)时活力到达最高峰,多酚氧化酶在整个过程中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943.
几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下连作黄瓜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剂(连茬王、护根宝、金宝贝、木霉菌肥)处理对连作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菌剂处理下连作黄瓜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较对照有所提高;木霉菌肥和护根宝处理明显提高了连作黄瓜的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连茬王处理对黄瓜叶重比及叶片厚度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综合各菌剂对连作黄瓜地上部生长的改善效果,依次为木霉菌肥护根宝连茬王金宝贝。  相似文献   
944.
以崇明东滩的长江口典型芦苇湿地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研究样地冬春季土壤呼吸及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刈割期和还田处理对湿地芦苇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刈割且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而早期刈割且不还田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强度。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较低,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93%,表明不同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排放。  相似文献   
945.
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均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的生物量以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这种提高的趋势随着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翻压量越多越好,本实验结果表明:翻压量以1500 kg /667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946.
947.
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甘薯呼吸代谢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鲜切甘薯在18、10、4℃温度条件下贮藏期间的呼吸代谢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鲜切甘薯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生理代谢及营养成分变化差异明显。较低的贮藏温度可显著抑制鲜切甘薯的呼吸强度、失重率及总酚含量的增加,降低营养成分的变化幅度,有利于保持鲜切甘薯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48.
以黄石市黄荆山采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直接通径分析发现,含水量和全氮是影响真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中含水量的影响最大;有机质、p H和速效氮是影响细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中有机质的影响最大;有机质和含水量是影响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中有机质的影响最大;速效氮、全氮和速效磷是影响固氮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中速效氮的影响最大。未发现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固氮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9.
小兴安岭典型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强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降雨格局的变化如何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温带森林(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SF-3000土壤气体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雨季不同时期4次强降雨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的组分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协同影响土壤呼吸强度。降雨是影响甚至改变控制土壤呼吸(Rs)的关键环境因子,强降雨使土壤含水量激增,并对土壤温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雨季初期强降雨对Rs的扰动作用相对较小,雨季中期强降雨可抑制Rs,在雨季结束后强降雨可促进Rs。2)在雨季不同时期的强降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土壤异养呼吸(Rh)与土壤呼吸的比例(Rh/Rs),相对于土壤自养呼吸(Ra),短时极强降雨对Rh的抑制作用更强。3)加入水分修正系数c的Rs与T5、W5指数关系模型可更好的表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同雨季时期的强降雨均对土壤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有着显著的影响。强降雨使得土壤对水分的敏感性降低,处于雨季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敏感性表现为:在雨季的开始和结束后,土壤呼吸的水分敏感性较高,而雨季中期的水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950.
底物添加对森林2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鼎湖山马尾松林和季风林2个演替阶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25 ℃)培养,研究了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无机氮施入对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真菌和细菌残留物在碳氮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季风林土壤氨基糖总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尤其在培养初期,增幅远高于马尾松林, 在培养后期,马尾松林土壤氨基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季风林。底物添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以胞壁酸为代表的细菌细胞壁残留物比真菌更易受到外源物质的影响,但真菌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截获和稳定作用大于细菌。真菌、细菌残留物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可以通过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反映,细菌在培养前期更容易利用外源物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真菌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同碳氮比的外源底物对氨基糖总量和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动态影响不显著。与马尾松林相比,处在演替顶级的季风林土壤易于利用活性底物,显著促进了碳氮的微生物固持和微生物残留物在土壤中的保留,这说明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可以探讨土壤碳氮的耦合机制,对调节土壤碳氮的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