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245篇
  178篇
综合类   620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An Erratum has been published for this article in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12(2), 2002, 251
  • 1. In recent decades shallow zon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long navigation canals in the Netherlands which form a potential new habitat for aquatic macrophytes and helophytes absent from traditional canals.
  • 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quatic plant vegetation that becomes established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order to find the determinant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 changes therein. Data were collected in 1998 and 1999 from 80 plots in bank zones at varying stages of development since construction along two navigation canals.
  • 3. Plots 3–5 years old were partly dominated by rooting submerged macrophytes such as Potamogeton pectinatus, Elodea nuttallii and Potamogeton pusillus; locally non‐rooting species occurred such as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emna minor and Spirodela polyrhiza. Older plots contained Phragmites australis, locally mixed with free‐floating species. Hydrological isolation from the eutrophic canals was indicated by the presence of Chara vulgaris.
  • 4.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water layer and sediment could explain the variation in vegetation composition. Rooting submerged macrophytes predominantly occurred in sites with a thin (<2 cm) layer of sediment with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moreover,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layer and sediment pore water were relatively low. Stands of non‐rooting macrophytes and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thick sediment layer and high ammonium levels in the pore water. Light limitation in turbid water, associated with navig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may also play a role.
  • 5. Although submerged aquatic macrophytes persist for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shallow zones nevertheless function as a habitat for helophyte communities and contribute to a higher aquatic biodiversity than i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banks along navigation canal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相似文献   
83.
梯形渠道衬砌冻胀破坏弹性地基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开放系统中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问题,根据衬砌板与冻土地基的相互关系,采用 Winkler弹性地基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冻胀力和冻结力作用的衬砌板冻胀破坏力学模型,使用解析法得到了衬砌板变形和内力解,对不同地下水埋深、衬砌板几何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已有现场观测值和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弹性地基板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坡板在非均匀分布的冻胀力作用下,挠度、弯矩和剪力也表现为非均匀分布,挠度最大值在坡顶距坡脚2/3处,弯矩最大值靠近底板位置,拉应力分布与内力分布规律一致,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与梁理论相比,板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衬砌板的挠度和内力沿板宽方向为非均匀分布,挠度和弯矩在自由边界(纵向伸缩缝)处增大,扭矩主要分布在衬砌板的拐角处。切向冻结力对渠道冻胀影响较小,在原渠道工况下,不考虑切向冻结力与考虑最大切向冻结力之间,最大挠度相差0.7 mm。针对不同地下水位的渠道,给出了衬砌板的安全厚度,可为现浇混凝土梯形渠道的抗冻胀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童珊      曹广超    张卓      闫欣      刁二龙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8-27
土壤侵蚀是威胁人类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重要因子。为实现土地资源更加有效的保护与治理,基于RUSLE模型和GIS/RS空间信息技术,分析和讨论了祁连山南坡2000—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土壤侵蚀重心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模数在空间变化上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由2000年的1 966.63 t/(km2·a)增加至2005年的3 228.51 t/(km2·a),最后下降至2019年的2 299.06 t/(km2·a); 草地土壤侵蚀量最大,为2.65×107~4.25×107 t/a,虽侵蚀较为严重,但土壤侵蚀重心并未发生较大的迁移,五县中祁连县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且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侵蚀量为3.01×107~4.83×107 t/a,共迁移351.89 m,迁移速率为17.59 m/a,说明祁连县土壤侵蚀不稳定,土壤低级侵蚀更容易向高级侵蚀转化; 土地利用类型中冰川迁移最大为367.78 m,迁移速率为18.39 m/a。综合得出,对于土壤侵蚀较轻且重心迁移不大的区域可以采取定点治理,对于祁连县应长时间监测,全力推进祁连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缓解水土流失; 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对于草地与林地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推广面积统计汇总、品种审定试验结果及品种系谱资料。分析了各主要稻区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总体情况,梳理了主要优质杂交稻品种利用的不育系、恢复系及各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还回顾了各稻区主栽品种更替历程。【结果】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各主要稻区品种优质率显著提升,但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缺乏。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亲本来源比较单一,集中于15个骨干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各主要稻区主栽优质杂交稻品种总体上进行了1~2次大规模更替。【结论】过去12年来,得益于水稻科研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进程明显加快,各稻区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主推优质品种比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6.
介绍辽宁省百合属植物的概况,总结辽宁实地调查发现的垂花百合、大花卷丹、卷丹、轮叶百合、毛百合、山丹、渥丹等7种百合的用途、分布、主要伴生植物及群落特点,为百合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经营形式。既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因此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城乡改革联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成为建设美好利辛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8.
利用1980-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呈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主要是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近年略有增加,主要是由水稻和玉米面积增加导致的;经济作物表现为波动趋势,其中油料作物呈现出较为强烈的波动,主要是由花生和向日葵面积变化导致的。  相似文献   
89.
从材料选择、模板制作及安装、砼的制作及养护等方面介绍了标准农田建设中现浇渠施工工艺,即钢架四面立模一次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90.
介绍总结了骟树伐木技术及其优点、起源和文化内涵,该技术仅存在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角弓乡一带,属民间技术,富有地方特色。结合植物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分析提出栈糖渠模型,系统解释了骟树伐木原理,并推广应用该模型解释了一些树木学现象,进而改进该模型分析植物,描绘出一幅粗线条的植物进化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