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6篇
  313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退耕还林工程与二元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二元结构所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产业因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同一土地(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需求弹性和效用函数的错位。问题的核心是协调发达的现代部门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与欠发达的传统部门对生存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投入仅是该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应加大事后介入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42.
Integrative physiological criteria, such as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Δ) and (mineral) ash content (ma) have been found to be very useful,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to elucid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yield gains and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sis‐related traits and orientate future breeding efforts. Information on this association is scarce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 ma and yield were studied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durum wheat (Triticum turgidum L. var. durum) under optimal (drip) irrigation in the arid conditions of north‐west Mexico.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was analysed on leaves at booting stage and anthesis and on grain at maturity, whereas ash content was measured on the flag leaf at anthesis and maturity. At anthesi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bread and durum wheat during grain filling for Δ, but not for ma.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Δ. Leaf ash content at anthesis and maturity showed a broad variability within each species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grain yiel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h content in leaves could be also used as predictive criteria for yield not only under drought, but also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when evaporative demand is high.  相似文献   
43.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分浅山区和脑山区各选择了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研究了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山区,土壤抗冲性指数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以模式D(中国沙棘)的抗冲性指数最大,为1.136 s/g,以模式E(柠条)的最小,为0.385 s/g;在脑山区,土壤抗冲性指数与团聚度、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模式F(青海云杉)的土壤抗性指数最大,为1.652 s/g,模式J(青杨 中国沙棘)的土壤抗冲性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44.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我国重大的生态工程,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主要论述了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以期在植被恢复与建设实践中,能用理论做科学指导,使技术得以充分持续地推广和应用,使植被恢复与建设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和禁牧前后近10 a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民收益及牧业收入情况。对比发现,畜牧业收入的增幅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原州区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饲料、人工、资金、技术投入的增多,以及政策的扶持使该区畜牧经济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出现了较大变动。  相似文献   
46.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传统农业影响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变异较大;而全P和速效P的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别。退耕初期,受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特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性较大;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一个降低的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异也较大;而随着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继续,植被枯落物逐步增多,土壤也逐步发育,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均呈增长趋势,并在退耕地2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状态,但土壤的发育往往滞后于植被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年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以及它们和林地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林地又以自然草林地高于人工草林地;自然草林地有机质比人工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各抗蚀指标与林内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表明,就提高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总量来说,0~2mm细根总体上作用是很显著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06和0 798;而≤1mm根系起主要的作用,这其中草根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细根分级如何,总而言之,凡和有机质相关系数显著的径级,同时也和团聚体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9.
成都市退耕还竹地不同坡位凋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竹林地坡中、下部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性,以及土壤的持水能力都显著高于坡上部,同时,3个坡位的土壤持水能力总体显著高于农耕地。因此,麻竹作为主要造林竹种,生态效益显著,在水源涵养功能方面起着良好的作用,在营林时需考虑坡位的立地条件或加强管护力度,以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分布特征,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国家分省区农业统计数据,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所划分的地区,通过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10 a间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农田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高于南方水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农田WUE最高,多年农田WUE均值高达2.0 g/kg,而东北平原及东南丘陵地区农田WUE多年均值则较低,平均在1.5 g/kg以下。中国中东部农田WUE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华北平原以及松嫩平原农田WUE增加趋势明显,最大年均增幅达0.02 g/(kg·a),而东南丘陵、江淮以及三江平原等地,农田WUE则呈减小趋势,最大年均降幅达-0.007 g/(kg·a)。整体上看,北方地区农田WUE的涨幅高于南方。考虑气候变化后,灌溉和施肥对中国中东部农田WUE的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则是影响中东部农田WUE的主要因素。在北方地区,对农田WUE变化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年降水量,而在南方地区,年均温的影响则更显著。相比于在中东部北方地区农田WUE年际变化主要受到年降水量对农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影响,在南方地区,农田WUE年际变化则主要受到年均温对农作物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农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中东部农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