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9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2636篇
林业   1783篇
农学   1381篇
基础科学   1349篇
  7532篇
综合类   8382篇
农作物   707篇
水产渔业   318篇
畜牧兽医   734篇
园艺   331篇
植物保护   1289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1139篇
  2016年   1287篇
  2015年   984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1462篇
  2012年   1688篇
  2011年   1682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328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42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态用水计算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人类不合理开发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号召。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实际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量如何计算或合理确定 ,对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都有重要意义。先从生态系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介绍生态用水的概念 ,进而介绍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 ,并针对“退耕还林”和“植被生态改善与恢复”情况下的生态用水计算问题进行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952.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3.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参数对两种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途径: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开发整理+优化种植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均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但第二种途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54.
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建立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标尺法对3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和对照地的土壤风蚀量进行观测,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可明显减少风蚀损失,其中,13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土壤风蚀量81%,260m×3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8%,300m×400m林网相对于对照减少75%,即随着网格面积的增加对风蚀量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土壤风蚀程度与测定期间日平均风速>4 m/s的出现频率有密切关系,土壤风蚀量与风速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黄河故道冲积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5.0~5.9 m/s范围内的风速引起的土壤风蚀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对地处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开采,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坡耕地面积减少,以果园、蔬菜大棚为代表的高技术、高产值的农产品增加、以林地为代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面积扩大。进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当地农民个人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多元提高到2004年2000多元。  相似文献   
956.
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论文借鉴多目标多层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了包括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与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校正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项目成功度的效应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效益项目成功度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供土地整理项目后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进展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基础上,国家应加大对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节水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完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实现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58.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土地整理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概念入手,对项目管理进行了信息化需求分析,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介绍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构建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59.
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是客观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依据。该文综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根据海拔高度与农业产值不同的拟合关系将西藏划分为Ⅰ型和Ⅱ型地区,分析了两类区域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与农业产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指示性因子,综合考虑地形因子对农业产值空间分布的影响,运用因子相乘的方法实现了多源数据的融合,建立了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模型。分析模拟结果:Ⅰ、Ⅱ型12个检验样本中共有8个县相对误差小于30%,模拟结果比较理想。同时,该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西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80%以上的农业用地每平方公里产值低于5400元, “一江两河”流域和昌都地区农业产值相对较高的实际情况。这有助于正确认识西藏的农业发展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60.
1980~2002年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时序特征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该文依托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农作物为例,对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与总播种面积均有不断提高与扩大的总体趋势,但在扩大过程中却有三次显著下降变化,在集约度下降时期(1984~1986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缩小,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开始显著增加;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同农地利用过程中成本要求与土地要素纯收益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在时间响应上,由于农户要经过一个“观望-权衡-行动”的响应过程,从而往往滞后1~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