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59篇
  9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51.
根据井灌区小麦的种植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小麦高低畦宽苗带播种机,集造畦、施肥、播种、镇压于一体,实现小麦高低畦宽苗带种植,解决传统小麦小畦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低、光热损失大、小麦群体不足等问题。设计浮动式播种单体,提升播幅内播深一致性;设计错位组合式双圆盘开沟器组,实现小麦宽苗带播种,苗带宽度达到9 cm以上;设计“凸”形螺旋绞龙高低畦成形机构,疏松的土壤在大绞龙螺旋叶片的作用下沿导线方向分向两侧,堆积的土壤在小绞龙螺旋叶片的作用下继续沿导线方向输送并完成土壤的搅匀,最终形成剖面呈“凹”型的高低畦地表构造,实现小麦高低畦种植;设计悬浮式播种施肥驱动装置,滑移率减小到2%以下,减少漏播率。田间试验表明,播深平均为3.2 cm,播深合格率为93.6%,高低畦高度差平均为10.32 cm,该播种机作业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2.
“高垄平台”耕法是治理低湿易涝地的有效手段。为此,给“高垄平台”耕法配套了主要作业机具—播种机,以保障此耕法的顺利实施,保障低湿易涝地丰产丰收。对机器的总体配置和关键部件进行具体设计和试验。经过3年试验表明,该机器增产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3.
许明涛  陈坤 《农机化研究》2022,44(1):161-164,182
针对育苗播种机设备作业过程播种效率较低,取种、播种过程不够精确等问题,设计了气吸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播种机的主要组成为PLC控制器、电源模块、机架、播种模块、气动系统模块和传感器模块.通过采用吸盘进行吸种播种和双排播种的方式,提高播种机的播种精度和效率,并建立了种子吸附过程和双排播种过程的数学...  相似文献   
54.
根据预切种式横向甘蔗种植机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种植机的液压系统,建立了开沟机构的AMESIM和ADAMS联合仿真模型,研究双行种植模式下两个开沟机构的同步性,以保证两边开沟深度一致.仿真结果及样机的田间试验表明:液压系统可以满足种植机各个执行机构的控制要求,开沟机构的升降同步误差小于3%,开沟、覆土效果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5.
马铃薯气力精量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针对目前中国马铃薯播种机普遍存在作业速度慢、精度低、重漏播率高等关键问题,根据中国北方马铃薯一季作区大规模、大面积和高效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该文研制了一种马铃薯气力式精量播种机,该机一次作业可完成马铃薯开沟、侧深分层施肥、高速播种和覆土等多项功能。设计了气吸式马铃薯播种机多臂均布式排种器结构、分体式滑刀开沟器、排种器风机和动态供种装置;确定了包括配气阀、吸种臂及2种(常规薯、微型薯)吸种嘴的排种器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生产试验表明,马铃薯气力精量播种机作业速度可达到10.2 km/h,播种早出苗2~3 d,同苗率达到96%。200 hm2的生产应用表明,本文所研制的马铃薯气力精量播种机重播率≤1%,漏播率≤1%,株距变异系数≤10%,同苗率96%,均超过国家标准且满足马铃薯田间种植的农艺要求,为中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免耕播种机凹面爪式清茬机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具的清茬效率是秸秆覆盖条件下免耕播种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ZF-2型免耕播种机上,改进设计一种具有凹面结构的秸秆清茬机构,分析了播种机作业速度、清茬轮入土深度以及清茬轮运动偏角等因素对清茬效果的影响。根据仿真分析以及田间试验结果确定了清茬机构的关键参数,以及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清茬轮轮盘直径D为350 mm、运动偏角λ为37.5°、机具速度v_0为2.77 m/s、入土深度d为70 mm。在上述参数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时,清茬率可达到83.61%。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清茬机构可有效清洁种床、减少机具堵塞,可以为东北地区玉米免耕播种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
玉米全膜双垄沟气动直插式穴播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农艺技术抗旱、增产,实现其机械化膜上播种将是必然趋势。依据玉米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气动直插式穴播机,对作业机关键作业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结合STEP控制函数对其播种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为揭示气动播种单体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机理,借助ABAQUS有限元法构建了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三维模型,分别获得了对应的Mises应力云图、空间位移云图和塑性应变云图。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气动直插播种作用力下,锥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应力最大值约为1.541 MPa,是楔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最大值的1.39倍;在相同的载荷与分析步时间内,锥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作业下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9.35mm,楔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2.35 mm。因此,锥形成穴器较楔形成穴器形成播种穴孔的能力及动土量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将为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机械化播种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双腔侧充种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实现杂交稻和常规稻大田精量穴播,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弧形毛刷清种护种装置的双腔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单腔播种时用于播种杂交稻,双腔播种时用于播种常规稻。为评价该排种器排种性能,以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破损率为评价指标,以杂交稻"培杂泰丰"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对象,以排种轴转速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排种性能台架试验。试结果表明:当排种轴转速为25 r/min,穴距150 mm,投种高度为150 mm,排种盘型孔中心线与排种盘端面间夹角为20°,且过端面上型孔截面长轴方向与排种盘面径向夹角为90°时,排种器单腔播种含水率为21.66%的杂交稻"培杂泰丰"破胸露白芽种合格率(2~4粒/穴)为87.04%,空穴率(0粒/穴)为3.33%,破损率为0.40%;双腔播种含水率为22.47%的常规稻"黄华占"破胸露白芽种合格率(5~8粒/穴)为70.26%,无空穴,破损率为0.06%。该排种器具有双腔结构,可同时或分腔进行播种,能同时满足杂交稻和常规稻播种要求。该研究为排种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高雄  郝磊 《农机化研究》2016,(4):205-208
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CMG-4型马铃薯播种机性能优越、作业效率高、故障率低,因而对其排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排肥稳定性和最大排肥量的试验。当地轮转动相同圈数,外槽轮工作长度分别取55、40、25mm时,总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13%、1.14%、1.21%,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27%、3.56%、3.97%。结果表明:排肥稳定性在规定的性能指标内;当外槽轮工作长度降低时,稳定性下降;最大排肥量为1 038.5kg/hm2,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60.
针对现有番茄穴盘育苗播种机空穴率多、单粒率少,难以满足尺寸小、外形不规整、流动性差的加工番茄种子"一穴一粒"精量播种技术要求的规状,创新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吹供种方式的滚筒式番茄育苗播种机。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基于气吹供种方式的滚筒式育苗播种试验装置,并以单粒率、空穴率、多粒率为试验评价指标,试验探究了主要因素(种箱气室正压力、孔径、滚筒转速)对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取种性能质量指标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种箱气室正压力、孔径、滚筒转速;影响取种性能质量指标最优组合:当种箱气室正压力为2k Pa、孔径为1.2mm、转速为14r/min时取种综合效果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