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260篇
  926篇
综合类   118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概况及改良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下水埋深等原因,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可利用的土地属于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但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改良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对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措施主要有暗管排盐、修筑台田、土壤肥力提升、覆盖抑盐、土壤改良剂、咸水及雨水高效利用、耐盐作物筛选及种植等技术,进一步开展水肥盐优化调控、植物耐盐机理及根际土壤耐盐微生物的筛选工作,从而为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改造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研究淮安市不同农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土壤p 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p H值在5.4~8.1,平均值7.0,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0.8个单位;1982—2013年,土壤p H值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3年,土壤p H值基本趋于稳定。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其次作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导致根际土壤p H值降低。另外,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也会引起土壤p 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93.
新疆旱地移栽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移栽能够提早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增加农作物单产,并可以有效抵御大风、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旱地移栽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及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及移栽质量。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地移栽机的发展状况,进而引出新疆旱地移栽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4.
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1992要2011 年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产量等 统计数据,估算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院近20 年来,广东省农作物碳吸 收总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从1992 年的4 017.02 万t 减少到2011 年的2 925.42 万t,减幅达到27.17%,年均递减 1.66%。而碳排放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排放总量从1992 年的224.05 万t 增加到2011 年的261.69 万t,增幅 为16.80%。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2011 年比1992 年增长了89.76%,年平均增长率为 3.43%,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渐增大,2011 年达到8.95%。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生态盈余, 且生态盈余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比例逐步减小。各地区之间的碳足迹区域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95.
大型铜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铜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冶炼厂为中心,四周等距离均匀分设8个监测点,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根据酸沉降检测技术规范,采收大气干湿沉降混合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中Cu、Cd、Pb、Zn、Cr含量,计算各监测点所代表区域各类重金属沉降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Cu、Cd、Pb、Zn、Cr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638、6.56、70.0、225、22.7 mg·m-2·a-1。五种重金属沉降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Cd、Zn和Cr的月际间变化显著(P0.05,n=96),Pb、Zn、Cr季节间变化显著(P0.05,n=32),而Cu无显著的月间或季间变化。空间上,Cu、Cd、Pb年沉降通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n=8),以铜冶炼厂西南方向的九牛岗监测点最高,而Zn和Cr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6.
汶川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汶川为例探寻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给出了地震受损农用地的定义,依据地震受损农地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农用地受损特点、农用地受损原因,提出了适合于汶川地震灾区农用地的整理方案,并对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方案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
在详细介绍目标分析法评价农地政策的方法特点及步骤的基础上,对后农业税时代甘肃省河西4市的农地政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横向比较来看,在4个城市中酒泉市农地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最高,明显优于张掖市和武威市;以2003年的综合指数为参照值进行纵向比较,武威市的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张掖市的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的综合指数是一个例外),酒泉市的综合指数也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的综合指数是一个例外),而金昌市的各年度综合指数有所反复,呈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8.
沙地衬膜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衬膜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特选取吉特639等8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吉特639表现最优,产量高达526.7 kg/667 m2。其次是稻花香2号、吉粳88,平均产量分别为505.7 kg/667 m2和504.1 kg/667 m2。而且米质好、口味佳,均可作为沙地衬膜水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
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中国的城镇化由于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使得城镇化是否影响粮食安全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中国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在简单回顾城镇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着重梳理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从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城镇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解决方案两个角度的内容出发,指出了研究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在影响因素问题上,研究者们从最初的侧重关注耕地减少,到探索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力,再到保障劳动力的资源水平和满足粮食消费,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而在解决方案上,从战略政策的演变,到夯实生产能力的策略变化,再到对海外资源依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不断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最后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制度要素变化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0.
正确处理好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在耕地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PLUS模型、凸壳模型预测城市扩张范围及类型,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律和冲突矛盾协调原则,对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南康区综合质量高的耕地主要集中于唐江镇、镜坝镇、凤岗镇等乡镇;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乡镇圈层式扩散的分布情况,东山街道、蓉江街道的分值最高。2)PLUS模型预测至2035年南康区新增建设用地为3362.85 h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023.06 hm2),凸壳模型得出南康区扩张类型属于外延型,蓉江街道和东山街道是未来城区扩张发展的重点区域。3)以耕地国家利用等平均值为标准,将农业空间划分为保护区、储备区与一般耕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保护区发生空间冲突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优先保护农田;当城镇开发边界与储备区、一般耕地发生空间冲突时,调出农田,保障城镇发展。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为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协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