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260篇
  927篇
综合类   118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石节子沟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粮食情结和小农经济思想是影响小流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心理和思想障碍。提出了石节子沟小流域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以水土保持常规措施为手段 ,以基础结构建设为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小流域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12.
基于GIS的小流域坡耕地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坡耕地研究是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规划的核心内容 ,GIS的发展及其在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坡耕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用矢量基础图件叠加来获取单元图斑的方法是GIS的基本功能 ,但叠加多边形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GIS数据质量的灾难性因素。以MapGIS作为基础平台 ,以DOM作为控制底图更新信息 ,采取矢栅叠加的方法获得单元图斑 ,用操作属性表获取专题属性 ,进行小流域坡耕地快速调查的研究 ,展示了矢栅叠加方法在信息复合过程中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3.
北京地区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对采样区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 > Cu > As > Pb > Cr > Hg,Cd,Cu,As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Cr接近或略低于背景值,相比较而言,Cd污染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为滴滴涕。只有1处农田的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量,其余指标均低于二级标准。整体而言,北京地区的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4.
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发生风硅危害的潜在气候条件;(2)土壤不合理的翻耕是造成农田风蚀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行保护性的留茬免耕措施,可以有效抑制农田土壤风蚀。(3)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条播作物农田风蚀量小于穴播作物。为了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对作物进行高留茬处理和通过各种措施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达到最大的防风蚀作用。(4)农事操作增大了土壤风蚀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5.
耕地非农化的经济驱动因素实证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肥市近10年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对影响耕地减少的经济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以及人均居住面积情况等是影响合肥市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的耕地非农化数量;指出该模型适用的广泛性,合肥市耕地补给措施可推广,然后对控制耕地非农化的约束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对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笔者认为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以下不足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大(256836.36 hm2);重视指标控制,轻空间控制;保护的位置缺乏科学规划等.通过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的研究,确定了广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hm2)和保护重点.在新形势下,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在指标的基础上,更需从上空间上、质量上和类型上开展基本农田的保护,以确保广安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7.
六叉河小流域农田土壤中磷下渗迁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东部江淮丘陵地区典型小流域——六叉河流域为实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中,不同磷肥条件下,磷在旱地壤中流中水平空间差异、时间动态与土壤垂直差异上的动态迁移规律。结果发现:在雨量丰沛、地下水位接近地表且土壤水分饱和度高的六叉河流域,旱地壤中流流量丰富且流量变化与降雨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步反应性。在0.5和1m深处,壤中流中总磷(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566和0.269mg·L-1,远远超出相邻水体(巢湖)中磷浓度的控制要求。在水平空间、垂直剖面以及时间动态上,不同磷肥处理条件下壤中流中磷的迁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与磷肥处理水平不相关。壤中流中TP和PO4-P浓度同降雨特征(降雨量/频率)密切相关,雨期浓度低,而干旱期则相对较高。监测证实,在六叉河流域,由于土壤表层(0~1m)中的磷含量较高,丰富的降雨-壤中流过程极易推动土壤磷传输。因此,除了地表径流传输控制外,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18.
连续 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 ,在旱坡地上修建反坡梯土 ,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作用 ,能够将旱坡地面上的冲刷水变成地下渗透水 ,确保反坡梯土内的肥水肥土不被冲刷流失 ,把“三跑土”变成“三保土” ,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19.
旱地农田是大气CO2和N2O的重要排放来源,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探索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缓解气候变暖,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旱地农田土壤N2O和CO2排放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旱地农田N2O和CO2排放受土壤理化性质和田间管理措施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减少旱地农田N2O和CO2排放主要从合理施肥、灌溉和优化农作措施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固碳”和“减排”同步,实现增产增汇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20.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洞庭湖区选取典型样区,于2004年3月通过调查和密集取样,测定了各种耕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分析了DOC、MBC、TOC的关系。结果表明,(1)DOC含量为水旱轮作地(66.3mg·kg-1)>双季稻水田(64.7mg·kg-1)>一季稻水田(60.1mg·kg-1)>旱地(55.7mg·kg-1),MBC含量为双季稻水田(885.9mg·kg-1)>一季稻水田(730.6mg·kg-1)>水旱轮作地(720.9mg·kg-1)>旱地(488.6mg·kg-1),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2)旱地、水旱轮作地、双季稻水田和一季稻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32%、0.27%、0.24%、0.24%,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02%、2.88%、3.22%、2.91%;(3)DOC、MBC、TOC相互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秸秆还田(土)和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