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382篇
  472篇
综合类   60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西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化是影响地下水资源质量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的农业地区。该文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搜集了武威、昌宁、民勤共21个灌区1981-2003年间观测站点的地下水矿化度数据,选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结合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流域内年平均矿化度(TDS)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高,矿化度的年际波动也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该文还分析了矿化度变化对当地主要作物的安全生长影响,研究了当地两种典型作物春小麦和棉花的适合种植范围,得出:适合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略有缩小趋势。该研究表明在一些需要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西北干旱灌区,应加强对地下水矿化度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2.
基于SWAP和MODFLOW模型的引黄灌区用水管理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部分引黄灌区并没有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存在着水源浪费和地下水过度开采等问题。为了合理调配水资源,该文以河南柳园口灌区为背景,运用SWAP和Visual-MODFLOW分别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和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用实测资料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SWAP模型模拟了2006年至2007年不同灌溉标准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提出了适宜的灌水控制标准,并且根据提出的灌水控制标准对多年的灌溉制度及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灌水量及产量状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地下水埋深适宜范围。由SWAP模拟的灌溉制度确定地下水开采并且根据不同的种植结构和井渠灌溉比拟定了7个方案,利用MODFLOW模型对灌区地下水系统对各方案的响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北部引黄量的30%采用抽取地下水并把节省的引黄量输送到南部,可以使地下水埋深基本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并能有效地减少潜水蒸发。  相似文献   
103.
苏北典型滩涂区土壤盐分动态与水平衡要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获知苏北滩涂区土壤水盐动态行为,从而为后续的节水灌溉和滩涂区农田水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选取典型滩涂区,进行土壤水、盐和地下水埋深的长期连续监测,并根据大丰市气象站提供的降水、地表蒸散数据,对土壤盐分变化和水平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盐分最高,波动最为剧烈,随深度不断增加,盐分逐渐降低,且波动趋缓。试验区夏季降水丰富,蒸散量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高,地下水埋深浅;冬季降水少,蒸散量较高,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埋深较深。地下水埋深和水补充量是0~40 cm土层土壤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地下水埋深和蒸散量是60~80 cm土层土壤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地下水盐分是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来源,降水脱盐作用仅对0~40 cm表土作用显著,蒸发积盐作用则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影响。该研究为消减苏北滩涂区土壤盐渍化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黄中红 《北方园艺》2011,(18):193-195
青海省藏区的蕨麻既是一种常用藏药,又是一种保健食品.现通过分析蕨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理作用等,进一步认识其药用及食用价值,从而探究其开发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在对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中文过刊整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馆过刊的馆藏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中文过刊的新思路,即:与大型数据库公司联合,用本馆的过刊弥补大型数据库资源不足,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6.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an arid region from 1980 to 2001,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groundwater level threshold for either salinity c...  相似文献   
107.
湖南蝶类共有158种,区系组成以东洋成分为主体,其次为东洋与古北共有成分。建议在四个方面加强利用研究,以促进湖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8.
阿鲁科尔沁旗是天然麻黄最主要的分布区之一。多年来,随着草原的退化、沙化,麻黄的分布面积在迅速的减少,甚至有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建设,使麻黄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旗委、旗政府决定有效地开发荒山、荒坡,大力发展麻黄产业,创立生态和经济典范。  相似文献   
109.
野生植物白沙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白沙蒿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应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白沙蒿是理想的抗旱、防沙和固沙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工业利用前景,对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Temporal variation in Lake Balaton and its fish population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bstract— Dramatic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Lake Balaton in the last 40–45 years.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have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fish and invertebrate diversity. Fish assemblages have changed in response to human-induced eutrophication,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introduction of exotic fish species, over-fishing and species-habitat interactions. Fish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first increased during the early 1970s with enhanced primary production,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exploitation since the late 1970s and induced intra-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Previous stable populations began to oscillate, and the majority of stocks became fragile by the mid-1980s. Extinction of native fish and invasion of new alien species alternate. Alien species have transformed the food webs, causing long-lasting ecological changes. Reduced and non-selective exploitation has resulted in higher fish density and lower production rate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fish between the littoral zone and the open water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