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6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林业   769篇
农学   1191篇
基础科学   363篇
  956篇
综合类   4104篇
农作物   942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404篇
植物保护   103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Savannas are notable for the varied patterns of leaf display in the tree layer. Characterising this variation, and assessing the range of phenological strategies apparent in savanna ecosystems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savanna tree life-histori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We recorded leaf phenological metrics on a monthly basis for 28 woody species for one year in a semi-arid savanna at Nylsvley Nature Reserve, South Africa. Using these metrics four plant functional types were described: (1) evergreen species, which retained full canopy throughout the year; (2) semi-evergreen species, which los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anopy during the dry season, but not less than 60%; (3) obligate deciduous species in which the canopy was leafless for about 3 months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4) rain-stimulated species, in which canopy flushing was driven by rainfall patterns. Of the 28 species, 18% were evergreen, 18% obligate deciduous, 32% semi-evergreen and 32% were rain-stimulated species.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phenological strategies are variable in savannas, and highlight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cues controlling the timing of leaf out and leaf drop. By defining distinct phenological strategies we can predict which plant functional types will have phenological cues that will be vulnerable to shifting climates.  相似文献   
992.
皖南烤烟密度留叶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皖南生态条件。在确保行间透光条件和保持单位种植面积相当数量可采叶的条件下,研究了增大烟叶的平面分布(增加密度)而减少烟株的立体分布(减少留叶)对烤烟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2m×0.4m的处理最适宜留叶数为14片叶/株,密度为1.2m×0.5m的处理最适宜留叶数为18片叶/株,密度为1.3m×0.4m的处理最适宜留叶数为16片叶/株。在这三个密度留叶数处理中以1.2m×0.4m、14片叶/株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相似文献   
994.
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始重[(87.10±5.33)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10%、15%桑叶粉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和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5%的桑叶粉显著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2)添加5%和10%桑叶粉对屠宰后45 min、24 h肌肉剪切力和p H影响不显著(P0.05),可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桑叶粉添加15%时,平均背膘厚和肌肉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添加5%、10%、15%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肌肉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有效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5%、10%、15%桑叶粉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15%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肉品质。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以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和神农香菊(D.indicumvar.aromat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叶片的表皮毛形态、密度以及叶片表面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其叶片表皮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没有分泌功能的T-形非腺毛,一类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T-形非腺毛在上下表皮的密度差异不大,而头状腺毛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叶片的下表皮。两种植物材料叶片表面分泌物里共分析出73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萜类及其衍生物,共有的化合物有18种;野菊和神农香菊中分别分析出48、43种化合物,分别占分泌物总相对含量的90.96%和84.33%。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7.
刘飞  喻夜兰  邹冬生  朱育峰  黄月飞 《草业科学》2016,33(11):2259-2265
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收集的20个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种质资源叶片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叶片形态中的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片气孔密度、叶片气孔长、叶片气孔宽、叶片纤维细胞直径、胞壁厚度、腔径、腔壁比等均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优选造纸材料中重要指标壁腔比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龙须草种质资源造纸性能分为最优、较好、较差和最差4类。试验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丘陵区龙须草种质资源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刘波 《吉林蔬菜》2016,(6):42-43
以天女木兰叶斑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不同碳、氮源对天女木兰叶斑病病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菌丝生长碳源是乳糖与葡萄糖;适合菌丝生长的氮源是硝酸铵;最适合孢子萌发的碳源是葡萄糖;适合孢子萌发的氮源是硝酸铵;25益适宜菌丝的生长,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是20~25益;全光适宜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适合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PH8与PH7。  相似文献   
999.
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对土壤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雷州林业局营造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进行生物量测定及对土壤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与厚荚相思混交林6年生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比尾叶桉纯林多36.6%以上,单株叶量,细根行间混交的尾叶桉分别比纯林的尾叶桉多38.4%,82.8%,带状混交的尾叶桉比纯林的尾叶桉分别多19.5%,4.7%,林分叶量带状混交林比纯林大4.9倍。4年生时混交林凋落物干重比纯林多31%以上。混交林0-39cm土层有机质,全氮  相似文献   
1000.
简化培养基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进行珍稀阴生观叶花木组织培养过程中,以普通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以绵白糖代替分析用蔗糖,以果酱瓶代替三角瓶,试管苗的分化增殖、生根均不会受到影响,但成本却大大降低。以绵白糖代替蔗糖后可使每升培养基的成本降低209% ,以广口果酱瓶代替三角瓶可使每瓶培养基成本降低843% ,使工厂化育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