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1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林业   410篇
农学   1194篇
基础科学   563篇
  3190篇
综合类   6574篇
农作物   123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02篇
园艺   523篇
植物保护   36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809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927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31.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炭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炭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叶片光合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轮选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水平(P0:0 kg·hm-2 P2O5,P1:67.5 kg·hm-2 P2O5,P2:135 kg·hm-2 P2O5)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3)喷施浓度(G0:0 mg L-1,G1:15 mg·L-1,G2:30 mg·L-1)对胡麻光合同化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喷施赤霉素均显著提高了胡麻叶片RuBP(Ribulose-1,5-bisphosphate)、PEP(Phospho...  相似文献   
133.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模式和进一步提升其节水增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农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大,D25处理较D15和D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8.67%、2.23%、22.11%和15.18%;氮肥深施可提高生育后期养分供给能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D25处理播后105 d~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5和D5提高6.53%和25.30%;2个试验年份农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D25处理分别较D15和D5平均提高10.09%和10.08%;D25处理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D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7.20%和34.93%。在西北旱作区,氮肥25 cm深施模式能为玉米提供更好的养分供给,是提高...  相似文献   
134.
摘要:【目的】苹果树修剪掉的枝条是果园最常见的废弃物,探究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用直接还田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提高果园废弃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14年生乔砧红富士果树为对象,将冬季修剪无病虫害的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连续开展了2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主要养分含量,苹果废弃枝条L5(10kg/棵+有机肥60kg/棵)和L6(苹果废弃枝条10kg/棵+有机肥70kg/棵)对果园有机质、碱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最高,且L5和L6之间差异性不显著;2)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普遍提高单果重、单株结果量和单株产量,2年定位试验中均是L5和L6提高量最高;3)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2年定位试验处理相比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范围不显著,L5和L6提高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94%~12.86%、L5提高量最高。【结论】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改善,L5为最佳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135.
为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种类和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在湖南稷子拔节期设置不施肥(CK)、尿素和硫酸铵(N1,N2)轻施肥(F1:50 kg·hm-2)、中施肥(F2:100 kg·hm-2)、重施肥处理(F3:15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和施氮水平下湖南稷子田间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实现高效生产的适宜氮肥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量为F2和F3时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地湖南稷子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P<0.05),植株不同部位氮含量上升,施氮量F3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且同一施氮量下追施硫酸铵后湖南稷子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尿素。综上所述,氮肥追施量在150 kg·hm-2时,有利于盐碱地湖南稷子的产量的提升和养分的吸收,且同一条件下追施硫酸铵较追施尿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6.
为确定甘肃高寒雨养区燕麦(Avena sativa)种子生产中磷肥最佳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试验在氮肥(尿素)用量75 kg·hm-2的固定水平下,设计4个磷肥(P2O5)水平(0(CK),65(C1),100(C2),135(C3)kg·hm-2),对各磷肥水平下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磷肥使燕麦的株高、茎粗、分蘖和干草产量均有提高,灌浆期C1,C2,C3干草产量较CK依次提高13.85%,25.96%,22.65%,干草产量与磷肥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1);施用磷肥提高了燕麦的有效分蘖数、主穗长,显著提高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C1,C2,C3种子产量较CK依次提高12.37%,16.72%,14.38%,种子产量与磷肥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7.
许琨  舒昆 《种子》1997,(1):17-20
杂交水稻制种不同于水稻栽培、其结实由柱头外露结实和非柱头外露结实两部分构成;空壳中90%以上是由于没有授粉受精造成的:90%以上的受精拉都能正常发育结实。柱头外露率和受精率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后期施肥、父本大龄秧和机械授粉能有效地提高柱头外露率、花遇优度和结实率及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38.
黄土高原北部垄膜沟植田间集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北部,采用起垄覆膜(垄上覆膜种植马铃薯,垄沟种植谷子)的垄沟间作田间集雨补灌栽培并结合增施氮、磷、钾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果,同时采用起垄覆膜种植马铃薯与垄沟种植谷子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工程集雨,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节约化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9.
有机无机肥料对小麦的肥效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京郊大同肥力水平土壤上,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小麦增产量最高,其增量在中、高肥力试验点上大于低肥力试验点.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时的增产作用是它们各自增产效应之和,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高肥力土壤上甚至有负的交互效应,即配台施用时的增产量小于分施时各自增产量之和.根据肥料试验,本文提出了京郊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小麦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量,并发现在低肥力土壤上随着有机肥的施用,化肥氮的用量增加,化肥磷用量可减少;在高肥力土壤上随有机肥的施用,化肥氮用量减少,化肥磷用量增加;在中等肥力土壤上配合有机肥的施用,氮磷化肥用量均个应减少,应略为增加.  相似文献   
140.
肥料结构对红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肥料结构是影响氮素淋失的重要因素。氮肥进入土壤后,其损失途径主要是氨挥发和反硝化的气态损失。但是,氮肥通过渗漏淋失对地下水(饮用水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为此,综述了近年来3种肥料结构(即单施无机氮肥、无机肥混施、无机肥与有机肥混施)对红壤区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如何防止氮素淋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