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4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3025篇
林业   85篇
农学   3019篇
基础科学   788篇
  2998篇
综合类   7420篇
农作物   165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87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724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827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选择对赤霉病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合力的单链抗体,与植物防御素构建成融合蛋白基因,将融合蛋白及防御素基因分别与细菌表达载体pGEX和植物表达载体pMBL4构建成重组载体,在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GST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经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入法在烟草叶片中瞬间表达,提取叶片总蛋白用于鉴定。抑菌活性分析表明,烟草叶片瞬间表达的防御素和抗体-防御素融合蛋白,均对赤霉病菌有强烈的抑菌作用;从细菌中纯化的防御素蛋白,也能有效抑制赤霉病菌生长。说明赤霉病菌抗体-防御素融合蛋白基因,可作为抗赤霉病资源,用于改良植物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大、小麦各生育阶段和穗原基分化的特点,及光温等因子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大麦早熟发育特点、生长锥分化及营养、生殖生长的转折点提出了不同看法。1.同类型大麦与小麦相比,出苗~抽穗各阶段差异极小。大麦早熟主要是抽穗~成熟时间短。2.不同类型、播期间以出苗~拔节天数变化最大。大麦早熟优势主要是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大麦最小营养生长期明显比小麦短,且各类型间差异极小。3.伸长期的出现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是积温效应,而与春化无关。认为小麦对春化反应敏感期及营养、生殖生长转折点是单棱~二棱;而大麦是二棱~三联期。4.拔节~成熟期温度对各生育阶段持续期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且为负值。出苗~拔节春化反应极弱的春性大麦品种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有春化反应的大、小麦品种,低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提出以提高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为中心的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即在适宜光合源基础上,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单位叶面积负担的粒数,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的单位源生产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94.
不同质量浓度硫代硫酸钠 (Na2 S2 O3)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Na2 S2 O3 质量浓度增加 ,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减弱 ,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幼苗中的脯氨酸含量提高 但当质量浓度超过 5 0 0mg·L-1时脯氨酸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5.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2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是:每公顷基本苗181.8万 ̄229.2万,基施纯氮量121.95 ̄141.3kg,P2O5195kg,K2O33.75 ̄60.75kg,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71.7 ̄83.7kg。  相似文献   
996.
冻害对小麦生育特性的影响及综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小麦受冻死穗的成因,冻后生长发育特性的变化和预防补救措施的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显著提前是受冻死穗的生物学因素,也是预测冻害的核心指标;小麦受冻后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调节能力;适期插种、降低基本苗、培育高质量群体能有效地控制冻害;多效唑拌种、化控、适时适度镇压、浇泥浆等措施均能有效地减轻冻害;冻后迅速补肥是受冻小麦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土壤镉锌复合污染的植物效应与有机肥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研究了土壤镉、锌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生长与籽粒产量的影响及猪厩肥调控作用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模拟不同污染水平与有机 (猪厩 )肥施用水平 ,利用北京浅色草甸褐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10mg/kgCd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单一处理的 10 0mg/kgCd、5 0 0mg/kgZn和 10 0 0mg/kgZn均对小麦苗期生长产生了毒害效应 ,且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 ,毒害加重。Cd、Zn复合污染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毒害效应均大于Cd、Zn同水平单元素处理。加入猪厩肥 2 0 0g/盆、4 0 0g/盆明显抑制了Cd、Zn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毒害 ,使幼苗生长趋于正常 ,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当土壤中外源Cd、Zn分别为 10、5 0 0mg/kg单一污染时 ,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 ,并随其浓度的提高 ,籽粒产量减少。Cd 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的交互效应主要为拮抗作用 ,在高浓度复合污染 (M0Zn10 0 0Cd10 0 )时则表现为协同效应。Cd 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的危害效应大于同水平的单元素污染的效应 ,因此必须重视复合污染的危害。而在Cd、Zn及其复合污染土壤上施用猪厩肥能减轻污染元素对小麦的毒害 ,极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98.
施氮叶龄期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不同叶龄期施氮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容重、出粉率、千粒重、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弱化度等以基追比为5:5的处理优于基肥一次性施用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表现为基肥加后期追有处理最高,其次是基肥加前期追肥处理;容重、面团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以3/0叶期追肥效果最优,千粒重、面团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则随施氮时期推迟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对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加春1号、2号、4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缺磷环境中,小麦的根重、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根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均明显降低,但根冠比与根系分枝密度明显增加。不同基因型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而且在低磷水平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为突出。表明作物品种之间对磷胁迫反应存在差异。(3)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磷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在供试的三个基因型中,加春1号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高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川麦38(99-607)。为明确川麦38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将川麦38与绵阳26、绵阳335、SY95-71、川育12等5个高感条锈小麦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1、F2群体;利用条中32对抗×感杂种F1、F2群体接种鉴定抗性分析表明,川麦38对条锈病新小种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川麦38与含Yr13的德国小麦8661及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3个抗病新品种(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杂交,分析川麦38与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结果发现抗×抗F2群体中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感病单株,表明川麦38与德国小麦(Yr13)、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等的抗锈基因不等位,为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