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86为母本,绵阳26为父本杂交,通过杂交回交[Syn-CD786/绵阳26//绵阳26]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7,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来源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  相似文献   

4.
绵麦39是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对条锈病表现高抗且抗性稳定。为了解绵麦39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为其进行抗条锈性的多元化抗源聚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特进行了此试验。试验选用7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9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将亲本、F1与F2代于成株期用条中32生理小种进行人工接种,统计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进行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9对条锈菌条中32的成株期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的控制;绵麦39对条中32的抗性来源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21-1(含有条锈病抗性基因YrGn21)。抗性基因YrGn21与YrCH42、Yr26基因具有等位性关系,而与抗条锈病材料贵农19-4、辽春10号以及CIMMYT材料ox-ley、96EW39(SW2148)含有的条锈病抗性基因有差异。同时对各抗病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亲本条锈病的抗性评价预测F1代杂交种的抗病性,增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的可预见性。【方法】以CYR23、CYR31、CYR33、CYR34 4个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生理小种作为供试菌源,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成株期混合接种,对13份恢复系(父本)材料和21份不育系(母本)材料及其F1代杂交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标记对其可能携带的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同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亲本及部分F1代植株的成株期进行条锈菌侵染量测定。【结果】所有材料均未鉴定到Yr5、Yr10、Yr15,Yr26多存在于四川品系,Yr9、Yr17多存在于北方品系,本研究所有恢复系材料均未鉴定到Yr18。亲本抗条锈基因在F1代杂交种得到了聚合,符合遗传规律,表明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杂交小麦抗病辅助选育。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杂交种整体表现优良抗性,推测其具有纯合显性的抗条锈基因,同时,这些小麦材料可以用于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F1代的实际鉴定反应型趋于亲本反应型的平均值,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和F1代的反应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2=0.812)。来自四川的恢复系及其F1代对新毒性小种CYR34表现优良抗性,但亲本中未检测到Yr5、Yr15,推测其可能含有未知的抗条锈病基因。利用半定量PCR方法对所有恢复系、不育系和部分F1代杂交种分别进行了供试条锈菌生理小种的菌量测定,结果显示所有亲本及其杂种中均未检测到CYR23,恢复系15CA50、不育系17L6078和15L7128有少量CYR31侵染,恢复系川13品6、MR1101和川麦98及其F1代杂交种未检测到CYR33、CYR34。同时发现,对不同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能有效提高F1代的抗病性。【结论】根据双亲对条锈病的反应型可以预测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双亲的抗病水平越高,其F1代杂交种的抗性就越好。同时可以选用具有不同条锈病生理小种抗性互补的亲本来提高F1代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究亲本与F1代杂交种之间的抗病规律,同时为杂交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7.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川麦36自育成以来对条锈病成株期抗性为高抗-免疫,是一份重要优质抗病资源。为研究川麦36抗条锈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本研究用条锈病条中30(CY30)、条中31(CY31)和条中32(CY32)混合菌种对抗感病双亲、F1、F2、BC1和BC2进行人工接种并做抗性遗传分析。根据F1及BC1、BC2的抗感反应确定抗性基因的显隐性,根据F2的抗感分离比例,经卡方测验确定抗性基因对数。结果表明,川麦36对条锈病条中30(CY30)、条中31(CY31)和条中32(CY32)混合菌种的成株期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相似文献   

9.
小麦地方品种“宜章赤面小麦”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0,31和32为免疫-高抗。为分析“宜章赤面小麦”的抗性遗传规律,组配了“宜章赤面小麦”×感病品种台长29的杂交组合,通过杂种F1、F2对条锈菌小种CYR32抗性表型分析,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为1∶15,结果表明“宜章赤面小麦”的抗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4份天然加倍形成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4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SHW—Z1,SHW—Z2,SHW—Z3,SHW—z4的HMW—GS分别为6+8、5+12;6+8、5+10;6+8、5+12和6+8、5+10。其中,6+8亚基来自硬粒小麦;5+12,5+10亚基分别来自节节麦As60与As65。硬粒小麦和节节麦的HMW—GS呈共显性遗传,在合成六倍体小麦背景中均得到了表达,且没有出现变异。表明可通过节节麦与二粒小麦杂交并天然加倍的途径创造桥梁种质,将节节麦的优质HMW—GS基因引入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2.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直接转移及遗传表达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四呼推广高产小麦品种(系)和地方品种直接与抗、感白粉病节节麦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成功获得22个组合的杂种植株。将杂种F1及回交BC1F1与其普通小麦、节节麦亲本的抗白粉性比较分析,发现大部分组合中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被普通小麦的抑制基因抑制,仅1份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能在杂种F1中完全或部分表达;节节麦抗性基因的表达和抑制,与特定的普通小麦亲本有关。结果还表明,杂种F1中被抑制的节节麦抗性基因,可以通过用不含抑制基因的普通小麦回交,使其在回交后代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3.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科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科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自育5个小麦稳定品系为材料,在温室中人工接种川麦42致病条锈菌突变菌株CM42-X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连续2年在田间观察其对当前流行条锈菌混合小种(主要包括条中31、32、33,水源4、11)的抗病性反应.结果表明,品系“CD011鉴46”在2种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抗病性.以“CD011鉴46”为母本与感条锈病品种“川麦28”杂交,构建F1、F2代分离群体.遗传分析发现,“CD011鉴46”抗条锈病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暂被命名为YrJ46.该抗性基因可能来自“贵农19”或“绵阳91-305”.本研究结果将对“CD011鉴46”中抗条锈病基因YrJ46的有效利用、选育抗条锈病突变菌株CM42-X的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Rht8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Rht8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小麦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以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Rht8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以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小麦为亲本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检测材料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7.78%。从每一个人工合成小麦形成的小的后代衍生群体看,Rht8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以syn768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Rht8基因型频率最高,为96.70%;在以syn769为亲本而育成的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与川麦43育成品种中,Rht8基因型频率最低,为71.64%;以Syn780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3.68%,分离比率约为3:1;以Syn786为亲本育成的材料只有川麦47,该品种不含有Rht8该基因;【结论】不论父本或母本的Rht8的基因型状况如何,它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材料Rht8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6.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 188)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增产46.50%和16.3%,平均产量达5.86t/hm^2,最高产量达7.53t/hm^2。川麦42不仅创造了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最高新纪录(6.13t/hm^2),连续2年省区试产量超过6t/hm^2。该品种对条锈病高抗一免疫,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和品质表现俱佳的突破性穗数穗重并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对从CIMMYT引进的99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通过抗锈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出21份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的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99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筛选出8份携带1.5 10特异优质亚基和1份携带5 12亚基的合成小麦;利用筛选的抗锈、优质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组配正交、回交组合,不存在远缘不育现象,虽然较对照宁春4号熟期略晚,但其籽粒全为角质;对其中两个组合的F6代1 250个单株进行SDS-PAGE后发现,有64份含有1.5 10亚基,3份含有5 12亚基.作者分析认为,合成小麦的鉴定和育种应用,必将极大地丰富小麦种质资源,为培育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对源于CIMMYT的CI-66和CI-7分别与川麦28杂交的F1、F2和BC1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研究其成株期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性表现及杂交后代的抗感分离情况。结果表明,CI-66由1对显性纯合基因控制;CI-7则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的互补作用控制。同时,利用CIMMYT材料成功地选育出两份高抗条锈兼抗白粉病材料99B911和999B946。本文还利用30份CIMMYT小麦材料分析了成株抗性与播期的关系,为筛选稳定抗性小麦新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