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529篇
  1105篇
综合类   2524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326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17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ATOS2系统对旋耕刀进行了三维扫描,获得了潜土逆转旋耕刀外形点云,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反求;应用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理论,在PRO/E中进行了重构,得到了符合计算机仿真要求的数字模型,使计算机软件较精确地模拟真实刀具的潜土逆转旋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2.
虚拟仪器技术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对发动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目的,采用PCI-9113A数据采集板实时采集发动机的技术状态参数,以图形化编程语言Lab VIEW实现数据的处理及管理,建立了发动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发动机振动信号的采集以及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存储等操作.以该系统为基础,只需添加一些所需要的传感器,同时增加相应的软件模块,就可实现对发动机其它性能参数的监测及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3.
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弃耕地、草地和柠条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以期探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78~6.17 g·kg^-1,具体表现为弃耕地>柠条地>草地>耕地。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10~60 cm),说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57~1.38 mg·g^-1,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柠条地>草地>耕地>弃耕地,且柠条地在每个土层都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6.8~11.1 mg·kg^-1,变化趋势表现为草地>耕地>柠条地>弃耕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13.7%~43.1%,大小排序为柠条地>耕地>草地>弃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0.11%~0.48%,比例大小为耕地>草地>柠条地>弃耕地,耕地和草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有机碳在耕地和草地中变化趋势一致。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敏感的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宁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4.
刘君  王学伟 《北方园艺》2021,(3):166-170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丰富、透明、完善的农业大数据资源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前提,先进、有序、完备的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服务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撑。该研究试图在研究国内外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大数据时代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山东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应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分步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分层划分病虫害数据中心工作,合理布局病虫害数据采集站点,科学制定病虫害监测预警任务,共建共享病虫害监测数据信息,有效加强病虫害联合监测预警,努力研发病虫害智能识别终端,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95.
针对逻辑建模在数据仓库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数据仓库创建的基本步骤,并利用实例深入而详细地研究了逻辑模型的设计,分析了几种逻辑模型的特点及其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96.
用Delphi实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lphi嵌入式汇编的扩展功能实现基于I/O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并用二次样条插值法研究电压和温度特性非线性化的S曲线,减少非线性误差。  相似文献   
97.
共享数据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提供丰富的支撑。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系统调查已经成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数据的获得成为很容易的事情,并且形成惯例成为数字化产品序列,使指标的实施有了可操作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98.
Kruppel样因子15(KLF15)是一种新发现的Kruppel样因子家族(KLFs)成员,为一种真核锌指蛋白转录因子。KLF15在动物体内呈现多组织表达特性,该基因过表达能促进动物脂肪沉积,且能影响肉质性状候选基因和Ⅰ型肌纤维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研究KLF15对脂肪沉积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为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KLF15的发现、结构特征、表达规律及其与脂肪沉积和Ⅰ型肌纤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高效高产农业是可持续生产的重点,为研究玉米茎结构参量综合利用效率及最优利用率产量提高幅度,本研究使用2015年北京市小汤山镇获取的玉米数据,将玉米茎结构参量作为输入指标,生物量、产量和经济系数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探讨利用效率及最优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京华8号’玉米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都保持在0.7以上,仅67%达到最优利用效率水平;小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中上部茎粗最差,下部茎粗最优但仍有提高潜力;玉米茎结构参量综合利用效率最优效率时资源充分利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抽雄期提高产量最大为32%。玉米茎结构参量利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提高其利用效率尤其抽雄期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0.
《Integrative zoology》2017,12(3):186-197
The involvement of communities in ecological studies has been shown to augment conservation efforts, especially for cryptic spec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addressing the utility of incidental sighting records from community members in gaining knowledge on habitat preferences and distribution of suitable habitat for these organisms. This study compares preferences of the Lumholtz's tree kangaroo (Dendrolagus lumholtzi ; LTK), a cryptic rainforest folivore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for various habitat and climatic variables derived from data collected during scientific projects to those derived from incidental sighting records using ArcGIS and Maxent. Incidental sighting records suggest that the species uses a wider range of altitudes, annual rainfalls,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and vegetation types than predicted by scientific studies. Incidental records also show that the species can persist in areas of lower rainfall during the wettest month and lower minimum temperature during the coldest month. Both data place the species within a comparable range of rainfalls during the driest month, maximum temperatures of the warmest month and soil types. When using identified preferences to assess the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uitable habitat, incidental records predicted more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 than scientific records with an overlap of up to 91% between them. The present study proves that incidental sighting records can be a valuable part of the study of cryptic specie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lementarily alongside scientific studies to obtain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information of a species that can assist in its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