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9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林业   455篇
农学   612篇
基础科学   299篇
  718篇
综合类   2107篇
农作物   340篇
水产渔业   291篇
畜牧兽医   689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3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51.
王瑞文  李玲  郭赟  黄艳  张新叶 《种子》2017,(5):40-43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不同家系毛红椿种子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全光照条件下均会抑制种子活力;光照16h条件下毛红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显著高于其它光照处理;宣恩5号、宣恩4号、宣恩6号3个家系种子发芽率高于其它家系;宣恩4号家系种子发芽势最高,出苗最整齐;建始家系幼苗生长最快,苗高最高.宣恩1号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52.
High temperature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limits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vity. Climate models predict greater increases in night‐time temperature than in daytime temperatu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high daytime and high night‐time temperatures during anthesis on physiological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leaf level photosynthesis, and membrane damage), biochemic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concentra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leaves), growth and yield traits of wheat genotypes. Winter wheat genotypes (Ventnor and Karl 92) were grown at optimum temperatures (25/15 °C, maximum/minimum) until the onset of anthesis. Thereafter, plants were exposed to high night‐time (HN, 25/24 °C), high daytime (HD, 35/15 °C), high daytime and night‐time (HDN, 35/24 °C) or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7 days. Compared with optimum temperature, HN, HD and HDN increased ROS concentration and membrane damage and decreased antioxidant capacity,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leaf level photosynthesis, seed set, grain number and grain yield per spike. Impact of HN and HD was similar on all traits. Greater impact on seed set, grain number and grain yield per spike was observed at HDN compared with HN and H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N and HD during anthesis cause damage of a similar magnitude to winter wheat.  相似文献   
53.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54.
55.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56.
秸秆深还机具特点和作业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深埋还田(秸秆深还)作为一种新兴的秸秆还田模式,其机具有别于地表覆盖还田和铧式犁翻压还田。为了科学管理、合理运用秸秆深还机械,提高机组的作业效率,在调查测试秸秆深还作业的基础上,对机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测试机组分别进行了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各个机具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和总作业效率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作业速度、幅宽、故障维修和地头转向是影响机械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针对秸秆深还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组的合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7.
贵州林火发生时间卫星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林业局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5~2010年贵州林业卫星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对贵州省林火发生时间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0年持续高温干旱,火灾发生频率较高,1~2月份进入高危火险时间,3~4月进入高峰期。分析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火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利用渭河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月值气象数据集,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多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演变、趋势、影响范围、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渭河流域防灾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近39a来渭河流域有明显的干湿周期变化,但整体上呈变干的趋势,干旱时段主要集中在1995−2009年,其中以2000−2009年的干旱站次比最大,平均达到36%,且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约3.6个月,1980−1989年干旱持续时间最短,约1.6个月;(2)渭河流域秋季总体呈湿润变化趋势,而春季和夏季干旱在不断加剧,是区域年际干旱的主要驱动力;(3)渭河流域干旱以危害性较小的轻中旱为主,但2000年前后出现严重及极端干旱的站次相对较多,其中1997年研究区内发生的干旱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4)不同时间尺度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均呈现出干旱等级越高发生频率越低的态势,且极端干旱在年际尺度内发生次数较为频繁,从空间上看渭河流域东北部是干旱多发区。总之,近39a来渭河流域总体干旱较为严重的时段为2000−2009年,且研究区内干旱呈北重南轻特征,因此北部地区仍需加强防灾管理。  相似文献   
59.
60.
呼伦贝尔草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该地区退化草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探究牧草补播时间及补播比例对呼伦贝尔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幼苗数、高度、生物量等群落指标,并综合评价补播效果,结果表明:夏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幼苗数量显著高于春播和秋播(P<0.05),夏播和秋播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春播则呈减少趋势;补播措施提高了退化草地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豆科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呈增加趋势,其他科植物呈下降趋势。呼伦贝尔地区夏季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以1∶3补播效果较好,而春播由于恢复时间短,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