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2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林业   927篇
农学   1074篇
基础科学   108篇
  616篇
综合类   3854篇
农作物   863篇
水产渔业   499篇
畜牧兽医   1397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167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2.
旨在满足马铃薯生产中茬口衔接、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利气候下稳产等对马铃薯出苗早、齐、壮的需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用基于有益活菌或工程菌提取物的5种生物制剂进行种薯处理,对多重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5种生物制剂较常规化学制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种薯萌芽和芽根同生,出苗期提前2~7天,播种后49天的出苗率提高3.33%~17.7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酵母核苷酸衍生物和VDAL,种薯萌发和生根均显著高于对照。霜冻后,生物剂拌种处理在恢复前期促进植株生长,由此促进恢复后期的块茎发育,较常规化学处理增产8.39%~24.03%,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保产效果。多马道黑、酵母核苷酸衍生物、根肽和VDAL体现出较好的保产效果,可作为种薯处理剂投入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3.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保存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存活情况及其不是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分别经过1周冷冻融化或2周反复冷冻融化,被保存的分生孢子接种于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发育:在加入线虫第3期幼虫后,能生产捕食器,对虫体发挥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6.
Leptin对动物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厌食”激素。自1995年发现以来,就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作用于卵巢,对动物青春期的发育、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性激素的分泌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Leptin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繁殖方面的作用,井指出了它在畜牧生产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湖羊生长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的估测表明,性别对这些生长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在遗传参数的估测中剔除性别的效应可提高估计的正确性。初生重、断奶重、三月龄重、六月龄重、周岁重和日增重等性状都属于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4190,0.3042.0.6023,0.6077,0.3956和0.694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为提高湖羊的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把日增重和三月龄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预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江西三种危害食用菌的绿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它们是: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 exFn)。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enum Thom)和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cms(Eidzm)Winter)。  相似文献   
9.
Agerholm, J.S., A. Basse and K. Christensen: Investigations on the occurrence of hereditary diseases in the Danish cattle population 1989-1991. Acta vet. scand. 1993, 34, 245-253.– The methods of the Danish Bovine Genetic Disease Programme are outlin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in function are described.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reported was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in calves of the Red Danish Dairy breed with 312 reports. Necropsy was performed on 162 cases, and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was diagnosed in 82 of these. Bovine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mye-loencephalopathy, rectovaginal constriction, syndrome of arthrogryposis and palatoschisis, hereditary chondrodysplasia (2 different types), syndactylism, epitheliogenesis imperfecta, and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was diagnosed with 1 case each. Lethal trait A46 was diagnosed in 4 calves. Some of these diseases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in Denmark, and epitheliogenesis imperfecta was for the first time diagnosed in the Hereford breed.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1/29 was detected in the Blonde d’Aquitaine (BAQ), Limousine, and Red Danish Dairy breed. The aberrati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BAQ. Furthermore, a complex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t(l;8;9)(q45;ql3;q26) was detected in the Red Danish Dairy breed.  相似文献   
10.
用RAPD技术筛选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性状遗传标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用3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在由36头高产(305d产奶量〉8500kg)和32头低产(305d产奶量〈5600kg)中国荷斯坦牛所组成的2个DNA池间进行RAPD-PCR扩增,从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带型清晰且在2个DNA池间有明显差异的RAPD引物24条。用筛选到的24条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PCR检测,得到了5个与奶牛产奶量性状相关的RAPD标记,并对其中4个进行了克隆测序和SCAR标记转化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CAR标记yield—s139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应用电子克隆方法已将该标记由921bp延伸到2141bp,经同源性比较发现,此标记对应于奶牛基因组中LINEs家族中的一个重复元件,推测该元件附近可能存在与产奶量性状相关的QTLs或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