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853篇
林业   335篇
农学   440篇
基础科学   1788篇
  1663篇
综合类   1529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266篇
畜牧兽医   38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马一科  于夜阳  秦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92-15794
[目的]为营养液深液流技术在设施番茄高产优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营养液深液流栽培为栽培方式,荷兰“百利”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无土栽培试验确定了适用于该栽培方式的营养液配方。[结果]适宜的营养液温度为22~32℃。营养生长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1500~2500μS/cm,结果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3000~4000μS/cm。2008年7月12日,对大栽培池中的番茄植株进行了第1次采摘,成熟果32个,挂果12个,成熟果单果重约130g,平均直径约65mm,最大直径约80mm。到2008年10月1日,大栽培池番茄植株累计采摘成熟果162个,挂果43个;其冠层面积约10m2,根茎直径为26.68mm,番茄长势良好。[结论]该试验为各种蔬菜、瓜果的无土栽培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32.
为了掌握射流泵中工作流体与被吸流体的混合过程,通过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RANS)的不同双方程湍流模型以及大涡模拟(LES)对射流泵内部三维单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这些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值进行对比,研究了适合射流泵模型的数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工况下射流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ES方法对射流泵湍流场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无论是压力比还是效率,LES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采用双方程模型预测的喉管段高速核心区在混合过程中能量耗散过快,且没有预测出剪切层的旋涡结构,只有LES方法才能得到合理的旋涡结构,从而能准确地反映出大流量工况时剪切层中工作流体和被吸流体间的动量和能量输运及混合过程,因此LES所预测的射流泵的能量特性比其他湍流模型更接近试验值;流量比越大,工作流体与被吸流体在喉管内的混合位置越靠后,势流核区沿轴向区域越长,均匀混合后的轴向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933.
基于Fluent泵内流场数值模拟及性能预测,针对低比转数离心泵在小流量范围内叶轮内部流动的不稳定性,对低比转数离心泵进行了叶片改型尝试,分析了在改型前后叶轮内部流场流动情况及离心泵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在叶片单开槽后离心泵的扬程在小流量范围内较未开槽前有所上升,效率有所提高;但在大流量范围内离心泵的扬程较未开槽前呈下降趋势,并且效率也随之降低,因此,低比转速离心泵在小流量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流动不稳定性可以通过叶片单开槽的方法来进行抑制.为了研究叶片开槽数目对其影响,将开槽数目增加至2个,研究其内部流场流动情况和性能变化规律,发现叶片双开槽在抑制叶轮流道流动不稳定性及效率的提高上不及叶片单开槽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开槽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紊流情况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开槽数目是否合理也将影响离心泵的性能.  相似文献   
934.
采样频率和时间对轴流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轴流泵的压力脉动特性,基于结构化网格,在考虑叶顶间隙的情况下,以时均N-S方程为基本控制方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轴流泵模型进行了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下的全流场非定常数值计算,并分析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压力脉动分析时,若取静压作为傅里叶变换的纵坐标,频域图中频率为0时的物理意义即该点平均静压值;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对轴流泵压力脉动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指出了因采样频率过小而导致的混叠现象在时域和频域中的表现;并推导出当保证采样时间与叶轮周期和叶片数乘积的比值达到整数倍关系时,基频处不会发生频谱泄漏,并建立了普遍适用轴流泵压力脉动数值计算采样时间的选取公式,进而从公式得出针对不同转速的轴流泵,应选择不同的采样时间.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轴流泵压力脉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35.
为了降低内转子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利用磨料流对内转子表面实现均匀化加工的抛光方法.采用与内转子壁面等宽度的方法设置模芯,通过建立均匀化流道,改善壁面的剪切应力分布,使内转子各曲面间的壁面所受剪切应力趋向一致.依据磨料流的流变特性,建立幂律方程,分析磨料流加工过程的剪切率及剪切应力分布状况,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CFD模块模拟磨料介质在均匀化流道下的表面加工流速、剪切率和剪切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无模芯时利用磨料流加工,内转子各表面的剪切速率差值较大;置入模芯后内转子曲面各部分所受的剪切应力比无模芯时明显得到改善,经20次加工循环后,各表面间的粗糙度最大差值由无模芯时的0.847 μm降至0.277 μm,且有效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及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36.
针对某泵站立式混流泵机组异常振动现象,采用低频振动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分别测试开机过程和正常运行时水泵机组下机架、泵盖、外筒体振动以及主轴摆度.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获得了测试信号位移峰峰值,通过提取稳定运行时的振动信号特征向量,对故障类型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开机过程信号时频变化情况,寻找诱发机组异常振动的故障原因.现场振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时机组振动频率主要集中在转频附近,且主轴轴心轨迹成椭圆形,可诊断其故障类型属于转子不平衡;在开机过程中,主轴的轴心轨迹紊乱,开机瞬间机组的振动值为正常运行时振动值的473倍,据此可判断出在此刻机组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进而引起转子不平衡运转.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法能够准确获取水泵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尤其对分析处理高度非线性的被测信号具有很强的优势,而开展开机过程中的振动测试研究,也为水泵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7.
为了研究小流量工况下混流泵内存在的不稳定流动特性,基于大涡模拟亚格子尺度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 对包括进口管和出口弯管的混流泵全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0%~85%最优工况范围内,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呈正斜率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控制在4%内,表明大涡模拟可以准确预估混流泵存在的扬程-流量正斜率不稳定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流泵产生正斜率不稳定特性的内流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入口切向速度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叶轮与导叶流道内液流的失速效应使叶轮叶片表面和导叶叶片入口轮毂侧存在大尺度的旋涡结构.导叶流道内旋涡尺度较大,压力脉动沿导叶轴向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使旋涡区域从吸力面侧逐渐扩展到导叶流道,旋涡结构的涡核附着在压力脉动最小值的导叶吸力面中间叶高区,且涡核旋向与叶轮旋向相同.  相似文献   
938.
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P-M13-SSR自动荧光检测技术,对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物种水平上,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8、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表明该省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7个条锈菌群体中,宁强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H为0.18,I为0.28)。AMOVA分析显示,陕西省小麦条锈菌在地区间、种群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分化分别为:12.26%、10.88%和76.86%,表明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939.
A flow‐through immunoassay (FTA), an improved version of immunodot, was developed using a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baked onto adsorbent pads enclosed in a plastic cassette to detec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n shrimp. Sharp purple dots developed with WSSV against the white background of the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WSSV by the FTA and immunodot were 0.312 and 1.2 μg mL?1 crude WSSV protein, respectively. The FTA could be completed in 8–10 min compared with 90 min for immunodot. The FTA was 10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1‐ste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in between that of the 1‐ and 2‐step PCR protocol recommended by th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pizootics (OIE). In experimental, orally infected shrimp post‐larvae, WSSV was first detected 14, 16 and 18 h post‐infection (hpi) by FTA, immunodot and one‐step PCR, respectively. The FTA detected WSSV 2 and 4 h earlier than immunodot and one‐step PCR, respectively. The FTA was more sensitive (25/27) than one‐step PCR (23/27) and immunodot (23/27) for the detection of WSSV from white spot disease outbreak ponds. The reagent components of the FTA were stable giving expected results for 6 m at 4–8 °C. The FTA is available as a rapid test kit called ‘RapiDot’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WSSV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40.
基于恒定渐变流基本微分方程,采用数值分析理论,得到流程与始、末段水深的解析函数,通过该函数可直接计算沿程水面线。该方法比《水工隧洞设计规范》中推荐的分段求和试算法更简单、便捷,特别对水深较敏感段。规范推荐试算法误差较大,并且逐段试算推求水深,将导致末端断面水深误差逐步累积,误差大,精度下降。通过工程实例计算比较得出:新解析法计算结果与规范推荐法(程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甚至优于规范推荐的分段试算法,完全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