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57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45篇
  542篇
综合类   580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91.
采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有效Zn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土壤全Zn含量介于63.437~164.675mg/kg,平均81.483mg/kg,有效Zn含量介于0.272~7.020mg/kg,平均1.147mg/kg,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土壤有效Zn与全Zn、海拔高度、全N、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58、0.201、0.291、0.296、0.222,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有效Zn与全Zn、pH值的关系用直线方程可以较好拟合,有效Zn与有机质、全N、速效P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有效Zn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宜用指数函数拟合;通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有效Zn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海拔>全N>速效P>pH值>有机质,海拔对Zn有效性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 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农地>茵陈蒿>沙棘、刺槐、柠条>长芒草、铁杆蒿,土壤pH在不同植被类型样地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叶片磷平均含量为1.43 mg/g,其中茵陈蒿和沙棘叶片磷含量较高,与其他植物差异显著 (P<0.05);不同植被类型(除沙棘外)样地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物叶片磷含量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比例升高,土壤磷素营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且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改善作用优于退耕自然恢复草本植被;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磷含量不会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动,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需求高于退耕自然恢复的草本植被,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加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对人工林地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花生盆栽过程中,不同用量石灰及石灰、硅肥配施对非污染土壤有效态Cd和花生籽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石灰及石灰、硅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同时使得花生叶片细胞膜透性具有降低的趋势;石灰施用量为0.67g·kg-1土时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12.6%(显著低于CK),而石灰、硅肥配施组合对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的作用不显著,可能与硅肥中Cd含量较高有关。(2)不同石灰施用量均有降低花生籽仁中Cd含量的趋势,其中石灰施用量为0.67g·kg-1土时花生籽仁Cd含量比CK降低26.1%;但石灰、硅肥配施对降低花生籽仁Cd含量的作用不显著。(3)花生籽仁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达正相关显著水平,表明土壤Cd有效性是影响花生籽仁Cd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张毅  蔡艳  张世熔  杨喜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48-295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彭州市新黄村震后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26.19±67.89) mg/kg、(37.18±17.18)mg/kg、(165.69±79.80) mg/kg;导致碱解氮空间变异的因素以随机性因素为主,而有效磷和速效钾为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基于ArcGIS 9.2平台的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呈条带状分布,高值区(>165mg/kg)主要分布在该区的中部和南部,低值区(<90 mg/kg)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域内;有效磷含量在总体上呈现以低值区为中心向四周环状递增趋势,且呈两端高中间低的斑块状分布,高值区(>44mg/kg)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坡林地的中部,低值区(<20 mg/kg)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与平坝的过渡地带;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且呈现两端高中间低,西面高东面低的分布特征,以北部山坡林地和西南平坝一角的高值区(>220 mg/kg)为中心,分别向南部和东部呈带状递减,并在低山丘陵区东部的旱地以及丘陵向平坝过渡的东部边缘区出现相对低值(<110mg/kg)分布.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震后压实对土壤速效养分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水田明显于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许鲁希  刘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746-1749
高含硫气田开发过程中SO2排放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国内某大型气田开发工程为例,以净化厂为中心,布点采样及试验测定分析了该气田开发过程中SO2排放对土壤有效硫、pH以及有机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该区域土壤的综合影响,为气田开发与土壤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2010年10月土壤有效硫含量稍高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土壤pH、有机质含量稍低于2009年10月.该气田开发过程中SO2排放对区域土壤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6.
以威海市泊于水库工程为例,根据流域现状工程条件下来水情况,按照供水任务的主次顺序,设定一定的限制库容,按照长系列时历法进行调节计算,得到水库的可供水量;同时为减少弃水、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在满足供水任务各自保证率的前提下,按照不均匀供水进行优化长系列调算,得到更多的可供水量。并对计算结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7.
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全河流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统计、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780个表层土壤(0~30cm)样点数据。【结果】该流域土壤全氮含量达(1.40±0.52)g/kg,碱解氮含量达(125.79±56.24)mg/kg。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为水稻土>潮土>黄壤>紫色土,土壤有效氮含量则为水稻土>黄壤>潮土>紫色土。全氮和有效氮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78~0.90和0.96~0.97,两种氮素空间变异均以指数模型最好。【结论】全氮和有效氮的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土地利用和耕地种植制度都极显著地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98.
基质在热带兰栽培过程中的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林电  林建明 《北方园艺》2012,(2):154-158
采用PT法探究几种常见热带兰栽培基质有效氮、磷、钾释放及pH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所有处理基质pH变化在5.24~6.88,适合大多数花卉生长,水苔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有着较大的pH变化,不适宜热带兰长期栽培。各基质的养分释放并不是按一定规律来进行,混合基质养分释放量低于纯基质,混合基质可以避免纯基质养分释放量大的弊端。NH4+-N的释放遵循类似"U"型曲线变化,火山石与松树皮混合有利于NO3--N的释放。前60d内,A与B处理磷的释放变化较大,60d后磷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直至趋于平缓,不过混合基质整体磷含量水平较低。A与B处理的钾释放量分别在第15和45天降至平缓释放水平,以后一直维持在该平缓水平上释放钾。  相似文献   
99.
藏北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藏北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12个样地对土壤有效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 480m优势植物为嵩草(Kobresiaspp)、苔草(Carex tristachya)的高山草原土速效氮含量较高;人工种植的在海拔4 530m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海拔4 300m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有效磷含量较高;高山草原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在海拔4 466m优势植物为早熟禾(Poasp.)的高山草原土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较高;在海拔4 481m高山草甸土的裸地有效锰含量较高;在海拔3 473m原生植被覆盖的亚高山草原土有效锌含量较高。有效氮、磷、铜、锌和锰在高山草原土中分布异质性较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荒漠土差;速效钾在各种类型土壤中分布异质性较均匀;有效铜在亚高山草原土中分布异质性较差。总体而言,藏北高原高寒草地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低和分布异质性,受到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地上植被、人为开发利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合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四种化学强化剂(石灰石L,石膏G,沸石Z,腐殖质H)联用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及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PAM和四种化学强化剂(添加量为5%)联用均能提高土壤固磷能力,磷平均解吸量和解吸率均小于对照(CK),其中以PAM+石灰石(P0.2+L)吸附能力最强,PAM+腐殖质(P0.2+H)次之;磷吸附动力学过程除PAM+石膏(P0.2+G)和P0.2+H符合抛物面扩散方程外,其余处理均符合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淹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AM时,0.1%PAM(P0.1)、0.2%PAM(P0.2)及0.4%PAM(P0.4)均可降低生物有效磷(BAP)的释放强度。当不同强化剂与PAM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均能有效抑制生物有效磷的释放,降低释放强度,其中以P0.2+L效果最好,上覆水体平均浓度和平均释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267 mgL-1和1.852 mgm-2d-1。干湿交替后,单施PAM抑制生物有效磷释放的效果明显降低,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PAM与化学强化剂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处理均能持续抑制生物有效磷向水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