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5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754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231篇
基础科学   512篇
  2515篇
综合类   2599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049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89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并做了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旨在为芒果农产品的农业主管部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右江河谷产区采集99份芒果样品,对样品中107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检测,并运用点评估方法对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芒果的检出农药类型上,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主,检出率高达61.61%;累计检出20种农药残留,样品检出率为80.80%,其中吡唑醚菌酯检出率最高,达到46.46%;按照GB 2763-2021判定,超标数量达到14份,占总样品数量的14.14%,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两种农药超标;检出农药对成人和儿童的慢性膳食摄入%ADI在0.00 -2.43 %之间,其中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对儿童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分别为101.82%、136.16 %,所有检出农药对成人的急性膳食摄入%ARfD均小于100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中多农药组分残留情况明显,吡唑醚菌酯和氯氟氰菊酯需要重点监测关注;儿童对芒果中摄入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成人对芒果中检出的所有农药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143.
闽江流域中下游特殊地段防护林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闽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营造技术 ,结果表明 ,根据地理、水文、气候、社会经济等因子的差异 ,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对促进特殊区域防护林的营造成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4.
长江中游(湖北段)江岸带立地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 (湖北段 ) 92 0km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流地貌类型、河型、岸堤侵蚀和成土过程等特点 ,提出长江中游 (湖北段 )江岸带立地分类系统与评价体系。划分出 2个立地类型小区、1 1个立地类型组、2 2个立地亚组、43个立地类型。为实现适区、适布局、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闽江下游山地巨桉无性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施用优势;采用火烧垃圾土2 kg.株-1(基肥)+尿素200 g.株-1(追肥)的施肥方案,2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分别可达9.41 m、9.51 cm、0.0335 m3和53.72 m3.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2.9,经济纯收入是纯化肥类肥料组合的2.0~2.8倍,符合桉树短工林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石家庄市民心河沿线设立不同的监测点,选择对民心河景观水体影响较大的BOD5、氨氮、高锰酸钾等指标进行长期的监测,并根据2001~2006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GM(1,1)模型建立了民心河水质预测模型,预测了民心河水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民心河的治理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7.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状态,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流域生态安全评价需要通过评价模型来实现,由于生态安全是一个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为此以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运用模型对岷江上游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建立了1,2,3共三个级别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岷江上游生态安全处于第2级,即处于预警状态。评价结果符合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48.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统计及数据分析,其结果证明了赣县在长防林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显著增长,水土流失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49.
湘西北山区“长防林”生态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北山区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分别就“长防林”对小流域小气候、坡面产流量、产沙量、输沙率、林地最大涵水能力及保土效果进行了定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长防林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0.
付作霖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22-24,28
云杉落针病是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最为严重的林木叶部病害。为加强对该病的管理,有效控制其危害和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结合该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云杉落针病在白龙江、洮河水源涵养林区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云杉落针病为中度危险且接近高度危险性病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