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使用美丽马醉木浸液治疗山羊疥螨病的试验,通过对105头患羊的治疗,试验表明美丽马醉木浸液对山羊疥螨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疗效优于敌百虫,并具有价格低廉,应用方便等优点,对缺医少药的山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设施蔬菜种植区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的扩散功能,为利用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试验设置三个重复处理,放蜂数量均为2 000头,放蜂点设在温室大棚的中部,以放蜂点为中心点,对距离中心点东西方向2、4、6、8m处植株作插牌标记,放蜂后3d,采集标记植株叶片,带回室内观察寄生率,分析扩散距离与寄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丽蚜小蜂释放后第3d,寄生率由中心点向东西两侧呈降低趋势,放蜂中心点和距中心点2m处被丽蚜小蜂所寄生的白粉虱若虫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中心点83.94;、2m处为80.79;和77.36;,而与距中心点4、6和8 m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距中心点8m处平均寄生率最低,为11.46;和3.17;.[结论]在温室条件下,人工繁殖丽蚜小蜂由放蜂中心点向两侧扩散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放蜂后3d丽蚜小蜂的扩散范围集中在半径2m的范围内,有部分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4 ~6 m,有极少数个体扩散距离可以达到8 m.  相似文献   
23.
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丽蚜小蜂放蜂量和不同放蜂点对新疆地区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放蜂量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5000、10000、20000头/棚;不同放蜂点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4点、8点、12点;对照设置1个棚.[结果]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为10个点,随着放蜂量的增大,丽蚜小蜂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越好,20 000头蜂的处理虫口减退率最高,达48.31;.放蜂量为10 000头,不同放蜂点处理下,8个放蜂点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虫口减退率达41.84;.[结论]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设置为10个,放蜂量越大,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越好;放蜂量设置为10 000头,8个放蜂点的处理对防治温室白粉虱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常用杀虫剂对粉虱天敌-丽蚜小蜂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用于防治粉虱及其他目标害虫的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丽蚜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及同类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丽蚜小蜂的存活情况均有所差异。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杀伤力最小。在丽蚜小蜂的各发育阶段,成虫和卵期对药剂最为敏感,蛹期有蛹壳包被,药剂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gene introduction on osmotic adjustment of plants.[Method] After pot culture with same time,the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gene(BADH)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of Lespedeza formosa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0,0.5%,1.0%,2.0%)of NaCl solution for 30 h and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cluding proline,betaine,soluble sugar,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ctivity were assayed.[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indices mentioned above between transgenic plants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under the salt-free treatment.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the transgenic plants accumulated much higher level of proline,betaine,soluble sugar and lower level of MDA than non-transgenic plants.But the differences of SOD activity increase degrees between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were not significant.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transgenic lines wer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exogenous BADH gene enhanced the osmotic adjustment ability of L.formosa,furthermore;different transgenic lines performed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26.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沙漠豆繁殖及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沙漠豆的繁殖及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引种沙漠豆,并进行繁殖及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7.
为探明丽草蛉对斜纹夜蛾的捕食作用,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的卵及1龄、2龄和3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捕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模型可信度较高。猎物的龄期和密度能显著影响丽草蛉的捕食能力,随斜纹夜蛾龄期增大,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攻击系数和控害效能均显著下降,但对猎物的处理时间明显延长;当斜纹夜蛾密度增加时,丽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效率逐渐下降。综合各项捕食作用参数,丽草蛉3龄幼虫对斜纹夜蛾卵的捕食能力最高,其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313.7粒,控害效能为23.5;其次是对斜纹夜蛾1龄幼虫,其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130.5头,控害效能为9.9。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丽草蛉是斜纹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且具较高的控害潜能,可用于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8.
温室白粉虱是温室内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减少化学药剂的危害,提高产品安全性,通过丽蚜小蜂的天敌防治方法和黄板诱杀的物理防治方法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就丽蚜小蜂的最佳释放时机、释放密度、黄板悬挂高度、黄板防治效果等四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每株番茄上有0.5头温室白粉虱时,连续两次以150000头/hm2的密度释放丽蚜小蜂进行生物天敌防治,即可有效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发生,有效率可达95.6%。同时使用黄板诱杀这一物理防治方法,也可有效减少温室内白粉虱数量,并且确定了植物顶端上方5 ̄15cm处是白粉虱较活跃的区域,因此黄板应尽可能多的覆盖这一区域,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丽蚜小蜂及配套措施联合控制技术对温室粉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丽蚜小蜂应用技术中一些配套措施的作用,在越冬番茄温室内,进行了丽蚜小蜂及配套措施联合使用控制温室粉虱效果的试验。以传统农药防治为对照(CK),研究了3项措施联合使用技术(释放丽蚜小蜂+温室安装防虫网+适时清除底部老叶)、未装防虫网(释放丽蚜小蜂+适时清除底部老叶)、未清除底部老叶(释放丽蚜小蜂+温室安装防虫网)对温室粉虱成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联合使用的温室11月~翌年6月粉虱数量持续低于2头/株,未装防虫网的温室(释放丽蚜小蜂+适时清除底部老叶)3月下旬~6月中旬粉虱数量从0.90头/株增加至11.99头/株,未及时清除底部老叶的温室(释放丽蚜小蜂+温室安装防虫网)2月底~4月中旬粉虱数量从0.25头/株迅速增长至8.93头/株,农药防治的温室(CK)自3月以后粉虱数量持续在3~5头/株。3项措施联合使用对温室粉虱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农药防治。释放丽蚜小蜂、安装防虫网和适时清除底部老叶3项措施联合控制技术,能够较好地防治越冬番茄温室粉虱,且控制效果可持续作物整个生长期。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温度及低温贮存天数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成虫羽化率的影响,为贮存和指导田间适期释放丽蚜小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0.0±0.5)、(15.0±0.5)、(25.0±0.5)、(30.0±0.5)℃]对被丽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褐蛹成虫羽化率的影响;测定丽蚜小蜂褐蛹在(10.0±0.5)℃下低温贮存10、15、20、25、30 d后分别放入(25.0±0.5)、(30.0±0.5)℃恒温培养箱后的成虫羽化率。[结果]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羽化速率相应提高,在(10.0±0.5)℃下10 d羽化率仅为15.3%,而在(30.0±0.5)℃下7 d羽化率即达92.5%;低温贮存20 d后,在(25.0±0.5)℃和(30.0±0.5)℃下羽化率可分别达92.9%(11 d)和90.9%(7 d),而贮存25 d后羽化率只有31.2%和41.8%(11 d)。[结论]温室温度应在20℃以上时放蜂,且放蜂时应增加10%放蜂量;丽蚜小蜂褐蛹低温贮存时间最长为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