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3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林业   931篇
农学   554篇
基础科学   467篇
  2166篇
综合类   4506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777篇
畜牧兽医   464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56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46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61.
农药的环境安全评价是农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农药的环境行为特征及其对非靶生物的影响,本文对吡虫啉的主要环境行为特性进行研究,为评价该农药的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2.
东北边陲名城佳木斯市于2011~2012年建设规模近90万m2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此工程解决了当地近三万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本项目是扶持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群体政策性补助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3.
分析了环境设计以及生态理论的基本含义,探讨了在环境设计中按照生态理论进行设计的必要性,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4.
论述了淡水环境中可溶有机质(DOM)在分离与分析方法、来源与特征,以及环境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分离方法上,从XAD树脂分离到反渗透膜分离已经发展出各种分离技术;在分析方法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DOM是由在来源、年龄、存在状态、后生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不同有机质混合构成的,因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非均质结构。DOM通过其自身的生物可利用性、改变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耗氧能力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其自身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也能用来反映环境的变化特点。最后简述了湿地淡水环境中DOM的研究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5.
介绍了惠州市基塘系统三种典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并对旱季和雨季时三种养殖模式塘的一些常规污染指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猪鱼模式塘中的COD、NH3-N和TN呈现升高的趋势,猪粪水对其贡献率最大,旱季时猪鱼模式塘和单投饲料塘的NH,-N和TN污染严重;各模式塘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铜污染尤为严重。最后给出了改善水产养殖用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6.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检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7.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fish farming zones affects the water quality and plankton communities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egean Sea fish farm during February, June, September and January 2000–2001. In the spatial coverage, a total of 12 stations were sampled; three of them were reference stations. A varianc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s made at the stations near the fish farms and at the control stations.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chlorophyll a,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stations and the control sites within one seas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parameter values measured except for 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and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at different seasons. The seasonal differences were also significant with regard to the biodiversity. Together with these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general, there was a higher diversity of species at the control site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tations in September, which was the key season to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s that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take the instantaneous values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rather,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 order to defin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68.
为了研究气助式静电喷雾中,药液雾化特性对其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影响,采用Ф80mm的西红柿果实作为靶标,配制1g/L的刚果红溶液模拟农药进行喷雾试验.运用OLID测试系统对不同施药条件(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喷雾距离)下药液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测试,借助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靶标背部沉积量,结合试验结果对药液雾化特性与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非静电喷雾时,雾滴不易粘附于标靶背部,与荷电喷雾时相比,背部沉积量较小可以忽略;在气动力和静电力的前后作用下,雾滴的粒径随气体压力、静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且分布愈均匀;增加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均可提高药液靶标背部的沉积量,其中静电电压影响最大;荷电啧雾时,雾滴的粒径愈小分布愈均匀有利于荷电药液在靶标物背部沉积.  相似文献   
169.
China's soil pollution is serious, with 16·1% of all soil samples exceeding soil quality standard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oil quality survey. On 31 May 2016,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leashed an ambitious plan to address its soil pollution problem. The large scale and fast pace of the proposed plan pose many challenges. There are biogeochemical complexities governing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soil contaminants that require more thorough study. There are also human‐related complexities and dynamic feedback loops, which determine the behaviour of farmers, industrial polluters, remediation 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remediation also have externalities and spillover effects ranging from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o social justice. Rigorous policy instruments must be developed to account for complex human behaviour,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to encourag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0.
彭四江 《广东园林》2007,29(B09):75-78
广州精通教育基地校园二期环境设计,延续与强化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精神,充分结合校区的地形地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抓住校园文化内涵,将校园精神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各个部分,形成极近自然的校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